江大軍的供給有不少困難;第二個好處則是不用擔心老武山的敵人在側後搗亂,可以放心地進攻元江。吳國貴所部被殲滅,給吳三桂敲響了警鐘,使他變得小心了許多,做出了相當謹慎的決定。
十月十八日,清軍在龍潭開始分兵,吳三桂派驍將王屏藩為主,總兵馬寧兒、沈應時為副,率領戰兵一萬五千人,輔兵兩萬,取道馬宗嶺山、擎天山,繞攻老武山。
歷史似乎在某個區域性又走回了原來的軌跡,龍世榮懼於清軍勢大而叛變,老武山設伏為清軍所獲悉,龍世榮引領清軍繞離伏兵,這些都發生了。但結果還會與歷史一樣嗎?
十月二十,繞襲老武山的清軍終於翻過了馬宗嶺山,進入了擎天山山區。
山徑崎嶇而狹窄,象長蛇一樣,在亂山中蜿蜒著向前伸展。很多地方只能容許一個人透過,數萬清軍不得不擺成單行。沒有左衛右衛山巒陡削,排成單行,透過已是困難,不可能再有側面掩護。
經過馬宗嶺山時便是這樣的情況。起初,王屏藩等人都有一種難以掩飾的緊張,時時都提心吊膽,害怕遭到伏擊,他們便會象甕中之鱉一樣,束手待斃。現在這些人的神態則好多了,因為他們一方面適應了。一方面也想通了。除非敵人事先知道他們會走這條路,否則在這裡設伏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走漏訊息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那就沒必要擔心了。過了擎天山,繞襲行動便成功了,被隔絕的老武山敵人只剩下被消滅的命運。
秋日的陽光雖然不是太熱,但還是溫暖的,時間不長,行進的清兵便被曬得和累得汗流浹背。
亂山叢中,一個山峰接一個山峰,一個深谷接一個深谷。爬不完的山,穿不完的谷。聽不到聲響,看不到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