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教育兩個字,稱作教育部,豈不是很貼切嗎?能夠和六部平起平坐,那才是厲害的。”
李振哈哈一笑,問道:“鄭先生,你覺得如何?”
鄭藻如說道:“其實就稱呼來說,朗朗上口,而且符合事情的本身,是非常好的。只是,一個部門非常複雜,若是定下了這個部門,下面還會有各級的人員,這些人員又該冠以什麼樣的稱呼呢?這個恐怕需要一定的精力去制定。”
李振聞言,笑說道:“這個簡單,我這裡就有一個定位。”
黃士海說道:“請大帥明示!”
鄭藻如也帶著期待之色,想要聽聽李振的意見。眼前這個的年輕提督大人大刀闊斧的搞變革,膽量之大,讓他極為佩服。
ps;第一更;
第523章 石達開回京
李振笑說道:“教育部官員的任命,我的打算是依舊使用軍中編制,按照旅、團、營的等級劃分進行任命。這樣的任命方式,對我們目前的發展是好的,因為這個方法夠簡單,有利於我們目前的發展。若是搞得太複雜,反而不好。”
鄭藻如和黃士海一聽,頓時愣住。
兩人相視一望,都覺得被坑了,因為這個建議實在是出乎兩人的意料。原本兩人以為李振會有什麼奇特突兀的建議,沒想到是這麼的‘意外’。
李振見狀,笑眯眯的問道:“怎麼,你們覺得不好嗎?”
“不,很好,很好!”
黃士海連連點頭,臉上堆滿了笑容。
鄭藻如也說道:“很好!”說話惜字如金,僅僅是用了兩個字。
李振說道:“既然你們都覺得建議好,就這麼定下。黃士海下去後,把章程定下來,然後遞交給我確認,再印發出來。鄭先生剛來幫助我做事,時間不長,但你有才華,我也不能委屈了你,暫時任命你為營長。你下去後,要迅速的組建隸屬於教育部的人員,挑選的人必須要能說會道。這些人我會不定期的抽查考核,若是抽到思路不清洗、說話沒條理的人,你自己來請罪。我提供了你需要的一切,但我同樣有要求——寧缺毋濫。”
鄭藻如朗聲道:“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負大人期望。”
李振看向黃士海,道:“說說俘虜的情況!”
黃強點頭說道:“一萬五千名俘虜,一番挑選後,精選了兩千名士兵出來,這兩千士兵經過鄭先生以及軍中其他對俘虜進行教育的人,確保了這兩千士兵的忠誠,絕對是忠心耿耿。其餘的一萬三千人在以鄭先生為首的教育部的官員教導下,全都洗心革面,然後前往廣東。百姓去了後,廣東的發展一定還會提升一個臺階。”
“很好!!”
李振誇獎了一番,臉上也露出滿意之色。
軍隊多了兩千士兵,他的實力又進一步的增強。同時,廣東多了人口,發展同樣是會增速的,這對廣東以後有著極大的好處。
黃士海接著說道:“營中一切都好,唯獨被俘虜的李秀成還是不肯鬆口。這廝寧死都不肯投降,骨頭太硬了。”
李振說道:“無妨,他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了,暫時不管他。”
對於李秀成,李振很清楚。
李秀成從一個無名小卒入伍後,很快得到了楊秀清的重用。因為李秀成感激楊秀清的重用,對楊秀清極為尊敬,甚至寧死也不願意辜負楊秀清的一番重用。李振要收服李秀成,楊秀清不死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振耐心的等著楊秀清被殺。
對此,李振有足夠的耐心。
李振話鋒一轉,問道:“揚州附近計程車紳最近有什麼動靜?”
黃士海說道:“士紳們已經開始購糧,並且限制糧食進入南京。只是,現在是夏末,南京也開始進入收穫糧食的階段,南京的太平軍有了糧食,一時半會兒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等入秋後,他們對南京的糧食控制才能起到效果。”
李振眼珠子轉了轉,明白了士紳們的用意。
士紳沒有大規模的出手購糧,是想用溫和而不顯眼的手段對付洪秀全,以免暴露自身的情況。李振並沒有追究,擺手道:“基本的事情清楚了,都下去吧,我休息一會兒。”
兩人告辭,李振在營帳中休息。
到晚上,李振下令全軍慶賀。
一番慶賀,軍中計程車兵喝得是酩酊大醉,東倒西歪的倒在營地中。整座軍營,只剩下史密斯麾下一個團計程車兵還保持清醒,守衛營地。
李振回營後的連續三日,營中都喜慶洋洋,不斷的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