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作為皇帝,這樣的話不好說出來,哪怕眾人說的再怎麼天花亂墜,他也不可能當面做出這種決定。當下嘆息道:“傳旨給李信吧!讓他斟酌著辦,朕不希望建奴有一人逃過了喜峰口。一旦成功,朕就封他為遼國公。”
溫體仁等人面色一變,頓時思索起崇禎言語之間的意思來,卻是膽戰心驚,這個崇禎皇帝顯然已經同意了眾人的建議。只是這些話不好從他自己嘴巴里說出來而已。
只是,這件事情李信會答應嗎?而且,崇禎的話並不是聖旨,而且這其中的意思都沒有表示出來,僅僅只是一個暗示。在場的人都是老狐狸,這萬一李信做了,必定會引起朝野清流們的非議,那些自認為正義的官員,對李信肯定是大家誹謗,甚至連崇禎皇帝自己都要跟著後面倒黴,到時候,崇禎皇帝還記得今天的話語嗎?還記得自己的承諾嗎?這個可能性極為沒有,到那個時候,倒黴的還是李信。
“皇帝陛下可是打的好算盤啊,只是此事李信會答應的嗎?”溫體仁卻是搖搖頭,李信若是這樣好對付,就不會有這樣的奏章傳來,李信也是故意如此,想將所有的罪名都砸在崇禎皇帝身上而已。實際上,這種事情誰也不願意碰到,最起碼溫體仁認為李信這封奏摺就是想著讓崇禎皇帝自己拿主意,將罵名都放在崇禎身上,當然崇禎皇帝也不傻,沒看見嗎?他照樣下了一道模糊的聖旨。
當然,無論是溫體仁或者是其他人都不會管這件事情的,一道聖旨很快就下達到喜峰口,而此時也在北京城內引起了反響。一些清流中人開始四處宣揚此事,許多人都在酒館、青樓內大肆評論此事,或是要求用一點代價消滅建奴,以達到長久治安,有的人卻是建議,以人為本,存仁義之道,用一條生路換回這些百姓,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
不管怎麼樣,在喜峰口,無論是李信或者是皇太極卻都沒有見此事放在心上。兩者都是蓋世梟雄,所考慮的固然是有仁義名聲這一塊,但是更重要的是利益。就是李信,在考慮自己名聲的同時,更多的是利益。
一時間,喜峰口下罕見的安靜下來,一個是在觀察如何儘快的拿下喜峰口,而另一個卻是在不斷的加固著喜峰口的防禦。
這一日,皇太極的黃羅傘蓋出現在喜峰口,他望著高聳雲霄數十丈高的喜峰口,深深的吸了口氣。就是這個喜峰口,這次最起碼要讓他出一口大血了,耗費了無數兵馬、錢糧攻入中原,沒想到在這裡居然被自己的仇敵包了餃子,然後還要請他讓出一條道來,這對於皇太極來說,簡直是一個極大的恥辱。
“皇上,你看關前面,有許多土牆,這是做什麼用的?”寧完我看的仔細,他看見喜峰口下有許多面土牆,這些土牆有半人多高,卻是不知道做什麼用的。
皇太極等人顯然也注意到這一點,那多爾袞思索了片刻,放說道:“有這麼多面土牆,我軍進攻就是麻煩了,首先要應對的就是這麼多土牆。而李信背靠強關,立在關上,就能輕鬆放箭,射殺我軍。”
“李信用兵詭詐,不能小覷。”皇太極看了看周圍的土牆,最後搖搖頭說道:“你們看出的這些土牆是用來抵擋我軍的,卻不知道,這些土牆可不是用來抵擋我軍,而是用來方便那些百姓的。”
“方便那些百姓?這是為何?”眾人驚訝的望著皇太極,顯然不明白皇太極為何會有如此言語。
“你們看看,那土牆雖然有不少,可是中間卻有一條三匹馬組成的大道,供人行走,嘿嘿,李信這是在防備交換百姓的時候,有大軍趁機衝關。李信在意的還是這些百姓。”皇太極心機深沉,很快就明白這裡面的道理。
“皇上的意思是說,我們能用這些百姓換我們出關的一條道路?”多爾袞等人聽了之後,無不歡聲雀躍,這可是一個好事,若是李信真是一個殘忍之人,絲毫不將這些百姓放在心上,恐怕眾人也不知道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才能衝出關去。
“沒那麼簡單。”皇太極卻是搖搖頭,說道:“李信他們做出了誠意,眼下就要看我們的了。若是我們滿足不了對方,那就是決戰的時候了。”這事情若是如此簡單,李信也就不是李信了,皇太極深刻的明白自己的對手,絕對不會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放自己等人過去,十萬大軍數目何其壯大。李信不可能將這十萬大軍盡數放回草原,除非他是傻子不成。
“皇上,臣弟願意走一遭喜峰口,還請皇上允許。”這個時候多爾袞忽然上前跪倒在地大聲說道:“我軍之所以被困喜峰口,都是臣弟一手造成的,臣弟願意去遊說李信,讓李信同意以百姓為條件,放開一條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