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愛卿,可還有事啟奏!”
李建成站出,朗聲說到:“啟稟父皇,兒臣有事要說,是關於我大唐在接下去一段時間的戰略問題。”
“哦,那就說出來讓眾位愛卿參詳一番!”
出征的事做完都已經說過,不過這父子兩倒是能演戲,此刻表現的就跟第一次聽到一樣。那神情,那動作,那語言真是入木三分。至少做完也在場的寇仲、徐子陵五人他們就不能表現的這麼淡定自然。
“高麗、百濟、新羅等地自古便是我華夏土地,奈何因種種原因從我華夏分裂出去,身為炎黃子孫,每每思及此處,兒臣都痛心疾首,茶飯不思…”
聽著李建成的話,大殿上的眾人都是嘴角狂抽,這丫的還真敢說。
痛心疾首,茶飯不思,早朝的時候人都上哪去了?要是真有這丫說的這麼悲憤,能不能不要等日上三竿了才來上朝?
當然,大臣們心中腹誹。卻是不敢說出來。
一些頭腦機靈的大臣卻是若有所思,從分封寇仲、徐子陵五人為王,再到李建成這要出兵高麗的趨勢來看,似乎早已經有了定計。如今在大殿之上說出來,只不過是走走形式,他們相信就算沒有大臣同意,李建成和李淵這兩個大唐頭等人物也會出兵。
“前隋楊廣,橫徵暴斂,三次出兵高麗,雖然其行暴戾。卻是為收復我華夏土地而勞心。高麗言行甚為囂張。斬我華夏子民頭顱,並且不顧道義曝屍於荒野之上…綜上情況,兒臣請求父皇准許兒臣出兵高麗,揚我大唐神威!”
李建成一臉慨然。觀其神情似乎對高麗的所作所為極其不滿。當然。這裡面有一點是裝出來的。但是大部分卻是李建成真的對高麗不滿。
秦時,嬴政派大將蒙恬攻打高麗,懾於秦兵之威。高麗王向嬴政投降,並且以其女嫁給嬴政表示和親。然而,當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高麗王見華夏動亂,再次脫離華夏,並且開始吞併周遭小國,企圖與華夏對抗。
三國時期,遼東郡被好戰的地方土豪控制。高麗主動與剛剛成立的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下遼東後,高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併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公元二四四年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高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不過僅僅七十年,高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隨著高麗對遼東半島的挺進,三一三年,高麗美川王吞併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高麗從東北地區進入並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地區。開始與形成現代韓國的主體古代韓國國家百濟與新羅處於激烈的軍事對峙之中。朝鮮人稱這一段歷史時期為朝鮮歷史上的“三國時代”。但是,這“三國”最初只是互相沒有民族認同感的幾個大型部落國家,與華夏三國時期的三國都是從統一的漢朝分裂出來,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情形完全不同。
直到楊廣三次出征高麗,這個具有小強精神的國家都沒有被滅亡,始終屹立在朝鮮半島之上。
而現在,李建成決定親自出徵,勢必要將高麗完全收復。
“陛下,太子殿下,無端開啟兩國交戰,有違我華夏仁義道德,微臣以為此舉不可行。”
李建成說了半天之後,終於還是有人跳出來反對李建成出征高麗的行為。李建成眼光掃去,此人乃是孔穎達之侄,孔仁迪。
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們對於戰爭的行為自然是反對。
雖然孔穎達之前被李建成給氣吐血了,而且李建成狠辣的手段也讓大臣們恐懼。但是身為孔氏子孫,孔仁迪還是站出來勸阻。至於李淵和李建成接不接受,他就不能控制了。他只是盡一名孔氏子孫和一名儒家學者的本分。
“孔大人所言不錯,既然如此本太子就給高麗王一個機會。只要他們肯向我大唐稱臣納貢,並且賠償損失,本太子就不出兵了。”
“咦!”
大殿上的眾人都好奇了,李建成什麼時候這麼好說話了?而且出兵高麗也是李建成自己說的,現在怎麼被人進諫一番就改變主意了,難道李建成轉性了?
“當然,若是高麗王執迷不悟,就別怪本太子不留情面了。”
聽到李建成這句話,眾人才反應,感情李建成之前那句話不過是好聽的話而已。高麗王打退了楊廣的三次征討,讓他稱臣納貢,並且賠償損失,這是有可能的事麼?顯然不可能,那李建成最後還是要出兵。
“太子所言不差,禮部尚書將太子的要求告知於高麗王,若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