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失聲道:“師父,師兄,直到如
今才回來麼?”
師貞一面步入,應道:“幾乎忘了。”洞內豁然大開,絕非人世境界,石樑流水,曲房回榭,皆自天然生就,亦間
有人工構出者。琪花瑤草,點綴於石臺之隅;白鶴玄猿,鳴嘯於松林之妙。
有《阮郎歸》小令為證:洞天深鎖碧瑤枝,秋風葉不飛。彩霞掩冉數峰西,畫屏天半低。猿一嘯,鶴雙啼,石泉流
翠微。參差曲徑往來迷,阮郎何處歸?
小道者引至一幽軒,推開小牖,道:“師父請看。”師貞見石榻棕單上坐著個羽士,與自己一般面貌,爽然悟道:
“來世不知今世事,開門原是閉門人。”隨問:“坐在此幾年了?”小道者說:“師父說是神遊訪道,歷經五十四年矣。
這位劉師兄因念師父,出山來尋,亦已四十多年矣。”師貞問怎麼知他姓劉,小道者笑道:“他姓劉,道號醉石。師父
姓呂,道號一真羽士。弟子怎得忘記?”師貞又問:“汝姓什麼?”小道者又笑道:“弟子姓韓,道號漱石。師父倒忘
了哩!”師貞謝道:“非是我忘,我與汝師兄已經輪迴一次,做了多少事業,正不知怎樣去投胎,仍是合著本姓。你是
一世,我二人是兩世了;汝今尚是童顏,我已作蒼髯老夫。豈不可嘆!”又顧謂劉超:“我與汝前生原是師弟,一到人
間,各不相識。今日夙緣有在,幸得同歸舊路,再勿復念往事了。”師弟三人不勝欣喜。志心修煉百有餘年,各上升大
羅天雲。
餘按異類,往往有成精而至於通靈變化者。所謂神仙,亦人之精也。以物之無知,尚能吸天地之靈氣以運用,而況
於人乎?或謂是固然矣,第凡夫肌骨重於泰山,故成仙者多由尸解,何唐月君肉體而能上升耶?曰:古有之,旌陽真君
是也。夫所謂尸解,乃身外之身總由一氣凝聚孕育所成,有形而無質。至若肉身成聖,則後天之氣皆化為先天一炁,其
肌骨則堅如金而輕若絮。唐詩有云:“安知仙骨變黃芽”,此之謂與?考真君為吳猛弟子,而猛之成仙,返在旌陽拔宅
飛昇之後,又將百年,究亦止於尸解。此蓋根器大有懸殊,非修持之所能庶幾者,又何疑月君肉身之上瑤臺也哉?噫!
玄機不可盡洩。且看下文結煞。
第一百回 忠臣義士萬古流芳 烈媛貞姑千秋表節
且說劉璟見月君昇天,感嘆一番,退兵在河間地方,還指望著建文迴鑾,進討滅燕。不意奉到相府密札,召請還朝。劉元帥遂將兵符交與譚監軍,止帶小皂旗,星夜馳至闕下。原來朝中先
得了程知星齎到行在玉函,是令大臣轉奏帝師,說聖意決不迴鑾。即刻又得了帝師封諭二絕句。舉朝大驚。所以召劉元
帥來商議。文武諸臣僉同在行殿啟發玉函視之,乃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云:杖錫南遊歲月深,山雲水月任閒吟。
塵心消盡無些子,不愛臨軒萬慮侵。
程知星舉手道:“家君夜觀乾象,見太陰星移位,女虛分野,王氣潛消。又卜得‘渙’卦,亦是解散之義。當日帝
在神樂觀時,曾卜得‘坤’卦,正是太陰承天之候,也就斷定龍戰於野,陰陽皆不能相勝,終歸渙散的,若逆數而行,
必致大凶。
因此聖意遂決,率筆寫了這詩。臨時時,家君命星夜趕路,恐不及再見帝師了,果然應驗若此。“吳太師道:”燕
藩未反時,尊公豫言必反,而今焉得有錯!“忽報荊門開府姚襄飛奏密本,吳太師亦即同諸臣啟視雲;呂軍師同著大將
劉超駕一小舟,不知去向。次日,道臣沈珂亦掛冠而遁。眾文武齊聲道:”此無疑是軍師也豫知帝師昇天,英雄之見,
大略相同。“吳學誠拊心道:”噫,天數若是乎?我即於今日往詣行在,君臣生死一處。“劉璟揚言道:”在外開府將
軍處均宜行文知照,聽其自處。
我輩各行己志可也。“
於是曾公望收了玉圭,王璡捲了聖容。諸臣皆暫歸邸第,整理畢,復聚在闕下,大慟一番,出朝而散。獨有小皂旗
睜目大呼者三,即拔劍自刎。時董、賓二老將軍皆先去世,董翥、賓鐵兒正要同扶父柩還葬,遂將小皂旗棺殮,載之而
去。
今將諸臣蹤跡悉志於左:晉爵太師、前翰林院編修、充平燕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