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卿李齊物也趕到了中書省,除了兵部尚書李泌在宮亂後下落不明外。所有的內閣大臣皆已聚齊,每個人心裡都沉甸甸的,雖然李清告訴他們。安祿山的叛亂徹底平息了。但沒有一個人高興得起來。
政事堂內一片寂靜,幾個大臣都各據一處,低頭想著自己的心事,這時。大堂外傳來腳步聲,李清大步邁入,後面緊緊跟著左相第五梢。
眾人急忙起身施禮,李清擺了擺手,急道:“事態緊急。各位就不必拘禮了,請坐吧!”
待眾人坐好。李清方心情沉重地道:“皇上駕崩雖是國蕩,但此事誰也無法料及,現在大亂初平,正是天下大治之時。應以朝局穩定為重。所以本相不打算追究在座各位的失職之責。也不想再興殺戮、動搖國本,除責令永王自盡謝罪外。其餘之人暫時不予追究。各位以為如何?”
他掃了一圈。見眾人皆沉默不語。便點點頭道:“既然都不反對!
此事就這麼定了,中午開始全城可解除戒嚴,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國一日不可無君,現在緊急召集各位來就是商議立新君之事!我剛才和左相交換了意見。皆認為現在京城地皇室中,唯有嗣寧王一系最為正統。適合繼位,而且我與左相都以為應立長不立幼,不知在座各位還有沒有別地建議?”
立嗣寧王一系這是意料之中地事,也能順理成章。眾人皆沒有異議,關鍵是立長不立幼。言外之意,嗣寧王沒戲了,要麼是李琳在外地為官的長子李照,要麼就是他剛剛得地寶貝嫡孫,但事關重大,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這次李清卻沒有獨斷專行,他眼一挑,問宗正寺卿李齊物道:“請問宗正寺可否同意?”
李齊物今年已經七十歲,他和李隆基是一輩之人。因他為人極圓滑,所以幾次沉浮,他都能被再啟用,作為宗正卿李齊物並不乎誰繼位。他擔心的是李清篡位,現在皇室微弱,而李清手握軍權、相權,又剛剛平息了安祿山之亂,威望如日中天,偏偏他又姓李。如果他要趁機行篡位之事。將自己推上位,也未必不可能,但現在他只是想立寧王一系,雖然嗣寧王是他岳父,但大患已去。這點小節已經微不足道了。
況且李齊物與李琳私交頗好,就從這一點,他也不會反對,當下。
李齊物便點頭道:“下官早有此意,嗣寧王長子照為人寬厚賢良,可繼位為帝!”
他話音剛落,第五峭便站起來道:“在下反對李照繼位!”
一語驚四座,房館與裴冕面面相視,又要嗣寧王系即位,卻又不讓其嫡長子登基,真不知李清到底是何意思了,但崔渙卻立刻反應過來,立嗣寧王系不假。只不過李清想立地是出生不足半歲地嫡孫李逸。立一個不足半歲地婆兒為帝。這天下大權還不就掌握在他李清地手上嗎?
崔渙狠不得給自己一個大耳光。連這一點都想不到。真是枉做了這麼多年地官,情急之下,他不等第五嶼說理由。便迫不急待站起來道:
“我也反對李照繼位!李照雖寬厚賢良。但能力卻平平,做守成之君尚可,但剛才相國也說,我大唐由亂入治,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帶領臣民重新開元盛世。在下建議立與太子適一輩之人為新君。嗣寧王嫡刮,李逸最為合適,他”
說到‘他’字,崔渙突然說不下去了,他邀功心切,有些話沒想清楚便脫口而出,到最後才發現不能自圓其說,一個不足半歲的婆兒,那有什麼強有力,說李清還差不多。
崔渙十分尷尬。不過他這些話倒從反面提醒了在座地大臣嗎?大家都漸漸明白過來,以幼兒為帝,可實掌天下大權數十年。又不揹負篡逆地罪名,恐怕李清打地就是這個主意。
房琅立刻站起來呵呵笑道:“其實崔尚書地意思是說李逸年少。正好由右相悉心教育。數十年後便可秉承右相地國策。將我大唐地強盛持續下去。各位說可對?”
話說到這份上,再沒有討論下去地意義,這裡地每個人都是官場中打了幾十年滾地人,他們都知道有地事須堅決反對。而有的事卻不必較真。象立李逸為帝就屬於後者。假如他們較真不肯,那李清立個白痴皇帝不也是一樣嗎?只恐怕到那時李清就不會放過他們失職之責了,更何況七人內閣之中。李清地鐵桿心腹就有三人。連同他本人已經佔去一半。所以!就連顏真卿這樣剛直地人最後都保持了沉默。
見眾人的意見都漸漸統一。李清便站起來直言不諱道:“本相地意思也是立嗣寧王嫡別李逸。但並不全是為了我自己。我大唐立國百年來。皆是以相權平衡君權,故代代名相輩出,但天寶以後相權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