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到來的,是這次科舉舞弊風波的主角楊國忠。他心情頗為緊張,做夢也沒料到士子們會掀起如此大的聲勢。而且矛頭直接對準了他本人,他是京兆尹,維持京中治安良好是他地職責所在,但他此時卻不敢露面,而是將應付士子潮一事扔給了少尹鮮于叔明。
楊國忠兩腿發軟,一腳深一腳淺地走進了興慶宮,知政堂上各朝廷重臣皆已到場,各自聚在一起竊竊私語。這次科舉的兩名主考官達奚旬與苗晉卿皆未到場,這讓楊國忠冰透的心又生出一絲希望來。難道皇上只針對士子鬧事並不是科舉舞弊之事嗎?
楊國忠順著牆邊溜進了知政堂,李林甫卻早就等著他的到來,經過不眠的一夜,他依然精神抖擻,眼睛裡洋溢著興奮,目光依然犀利,一眼便瞧見了躲在牆角的楊國忠,他笑呵呵走上前半開玩笑道:“楊中丞身為京兆尹卻讓老夫徹夜不眠替你當班,這是何道理?”
楊國忠的腿抖得更厲害,他急忙彎腰陪笑道:“相國說笑了,楊國忠人微言輕,哪能和相國的德高望重相比,再者,我已命鮮于叔明去勸說士子們,但卻沒有什麼作用。”
李林府伸手摸了摸碩大的鼻子,眯眼一笑道:“聽說楊中丞長子高中第四名,老夫這裡先恭喜了,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啊!”
楊國忠臉色刷地變得慘白,彷彿行竊時被抓住一般,顫抖著聲音道:“僥倖!僥倖!只是僥倖罷了。”
“皇上駕到!”隨著一聲高亢的尖呼聲,大堂內立刻安靜下來,片刻,面色陰沉地李隆基在侍衛們的簇擁下緩緩從側門走進。
“臣等參見陛下!”十幾名大唐重臣一起躬身施禮。
李隆基坐正,輕輕地擺了擺手,“各位愛卿請坐!”
知政堂寬大敞亮,彷彿一個小殿,這裡平時是宰相們開聯席會議,討論軍國大事和國計民生地地方,但今天的氣氛卻異常緊張,十幾個太監被杖斃、皇上臉上地陰冷表情、漫天飛舞的各種流言,種種跡象表明,今天的小朝會將會有大事發生。
知政堂裡靜得只聽見每個人沉重的鼻息,大家都正襟危坐、目不斜視,李林甫坐在右首第一位,在他正對面,左首第一位坐的是門下侍中、左相章仇兼瓊,往下則是尚書左右僕射、各部尚書以及被詔來的相關官員,楊國忠坐在右首倒數第二位,旁邊是李林甫的頭號悍將王:而在他的斜對面卻是吏部侍郎楊慎矜。
楊慎矜地心情同樣忐忑不安,昨晚李清連夜尋到他,向他講了問題的嚴重性和李林甫大棒所指,他當即按李清地授意寫了彈劾新科進士集體宣淫的奏摺,又由李清想辦法透過高力士遞給了皇上,但李清並沒有給他一個確定的答覆,楊慎矜緊張地向御案上偷眼望去,那裡放著幾本奏摺,也不知有沒有他的那一本,他又看了看皇上背後站著的高力士,他面上毫無表情,楊慎矜心中不由打起了鼓,畢竟時間太短,李清能辦得到嗎?
李隆基一聲輕咳將眾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他掃了一眼每個人的表情,用他那威嚴而不容抗拒的聲音緩緩道:“昨夜朱雀門發生之事想必眾愛卿都有耳聞,今天將各位召集,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商討此事,士乃立國之梁,切不可有半點輕慢。”
基看了一眼李林甫,道:“朕知道相國為解朕之憂一但事關重大,還是煩勞相國講一講此事的起因和現在的進展。”
“臣遵旨!”
李林甫起身微微笑道:“先給陛下報告個好訊息,經過臣一夜的安撫,士子們情緒已經穩定,只要我們給一個說法,他們便立刻散去。”
李隆基聽事情已經有了轉機,不由大為放鬆,立刻追問道:“他們要什麼說法?”
“這正是臣想向陛下先稟報之事!”
說到此,李林甫的眼角有意無意掃了一眼楊國忠和楊慎矜,肅然道:“自我大唐開科取士以來,天下英才方可有機會位列朝班,我大唐也才能強盛至今,所以說科舉是我大唐第一制度也不為過,既為取天下才,那公平、公正,唯才是舉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科舉年年舉行,但惟獨這次科舉取士的結果卻不被眾士子接受,為何?傳聞有人徇私舞弊,令士子們心寒,所以他們要求朝廷澄清舞弊傳聞,還科舉一個清白。”
這時,對面的章仇兼瓊介面道:“那依李相國之意,如何澄清舞弊傳聞?怎樣才能還科舉一個清白?想必李相國早有腹案,不妨直接說出來。”
李林甫明白章仇兼瓊之意,他如何肯將此事攬到自己頭上,便淡淡一笑道:“陛下是問我士子們要什麼說法。我自然要轉告他們地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