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黨國的復興基地!”
劉文輝回完話後,幾位大員便你一言我一語地各抒己見了。有的說:“依目前形勢而言,川東不保,門戶洞開,我們還是以儲存實力為主,節節退守雲南,聯絡印緬,伺機反攻。”
還有的說得更露骨:“應該完全放棄西南,將現有的部隊全部撤到臺灣,確保臺灣的安全,待力量充足後再從容反攻。”
作為支撐西南軍事局面的重量級人物胡宗南,接著眾人的話茬說道:“成都地處盆地腹心,無險可守。面臨共軍南北夾擊之毒招,竊以為,應儲存最後之有生力量,放棄成都,將主力退往西康省境內,依據那裡險峻的山地、湍急的河流,對趕進的共軍作疊次打擊。以西昌為據點,同共軍周旋,實在不得已時,全軍經雲南退到緬甸境內。”一這是胡宗南和宋希濂在漢中時擬定的方案,當初被蔣介石否決過,今天在會議上又提了出來。
“墨三!”蔣介石轉而向顧祝同問道:“你的意見呢?”
最瞭解蔣介石的參謀總長顧祝同,清楚蔣介石希望他說些什麼。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宗南兄的見解當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兵家對陣的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實力!就西南說來,雖然重慶已破。但我們比共軍還佔有軍事實力的優勢。胡長官的30萬精銳之師;郭汝瑰的22兵團一個軍,可是全部美式裝備的;加上王主席的地方部隊就有50萬大軍。這還沒有算上我們的空軍、海軍和劉主席的24軍、鄧副長官的95軍。在這”川西決戰“的最關鍵時刻,士氣不可洩!不能後退!而應精誠團結,服從委員長指揮,組織好川西決戰,給來犯之共軍以迎頭痛擊!”
其實,關於“固守川西”的軍事方案,蔣介石已經有了自己的考慮。
當人民解放軍以凌厲攻勢突破川東防線、抵近重慶外圍之時,蔣介石已經感覺到他的所謂固守西南“反共基地”的計劃就要泡湯。西南不保,在大陸哪還有棲身之地?可是,馬上把部隊撤到臺灣,放棄大陸,蔣介石又心中不忍。於是,蔣介石不得不考慮幾個月前曾被他否定過的胡宗南、宋希濂兩人提出過的計劃,即把胡宗南的主力部隊撤往西昌。如西昌不保,再向西退至滇緬邊境地區。總之,只要自己還有兵馬在西南,就證明國民黨勢力仍在大陸存在。
在籌劃向西昌撤退的過程中,蔣介石準備採取兩手佈置:一方面,對自己嫡系部隊胡宗南部,讓其全部撤往西昌,以儲存實力,同共產黨長期周旋。另一方面,對於目前尚駐守在川西平原的非嫡系部隊以及一些從川東敗退下來的殘餘部隊,則利用其與解放軍糾纏,以掩護胡宗南部在川康邊界從容部署。
不過,這些都是蔣介石在心裡打定的主意,他決不能示人。尤其在目前的緊要時刻,如果由他提出撤退,不但會動搖本來就不穩定的軍心,而且更有損於他的“領袖形象”。所以,儘管蔣介石在心裡已贊成胡宗南提出的方案,但在嘴巴上還是傾向顧祝同提出的“川西決戰”的計劃。
待顧祝同的話說完後,蔣介石緊接著表態:“成都必須堅守!從此以後,可不必再言撤退西康,以免動搖軍心。”
隨即進行人事調整,以顧祝同兼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胡宗南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參謀長,楊森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代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盛文任成都防衛總司令部總司令,賀國光任西昌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同時成立川西決戰指揮部,由胡宗南任總指揮,楊森、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為副總指揮。
“堅守成都”是蔣介石要求部下做的,他自己並不準備在成都呆得太久。但在離蓉之前,他還要做足“川西決戰”的表面文章,同時還要把自己的真實意圖告知他的親信將領。
2 日上午,蔣介石召見了從川東潰敗下來的第20兵團司令官陳克非。
陳克非是宋希濂集團的殘部,手下所剩兵力無幾,且毫無鬥志,所以陳雖是蔣的親信,蔣也決定讓其犧牲。蔣對陳說:凡宋希濂所轄部隊統歸陳司令官指揮,並由其收容調整,準備在成都周圍同共軍決戰。
面對著總裁兼校長委以的“重任”,陳克非激動得一躍而起,‘啪“的一個立正後,正色說道:”決不辜負校長重託,誓與共軍決戰到底!“
3 日下午,蔣介石又召見了另一位親信將領——胡宗南部主力第18兵團司令官李振,毫無保留地向他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意圖:“下一步行動,你們要向西昌集中。西昌是我們最後的復興基地,這個地方很重要,你到那裡,要據險堅守,把當地民眾組織起來,持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