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他斷然不敢貿然站出來做好人。
“主公勿憂,在下確有下情稟報。”恭聲答話之際,張紘輕步走到孫策身邊,接聲說道:“當下我等攻不上去,袁軍也不敢下山,雙方對峙相持,戰況膠著。然而,經過二十多天的劇烈廝殺,我軍固然損失很大,可是山上的袁軍難道就沒有傷亡嗎?只怕未必。或許袁軍的傷亡確實沒有我軍慘重,但我軍傷亡近三千人,袁軍至少付出千餘人的傷亡代價。果真如此的話,袁術逃亡上山時滿打滿算不過是三千餘殘兵敗將,那麼他現在還有多少兵馬呢?”
說到這裡,張紘語氣一頓,抬手指向地勢頗高的山頂營寨,高深莫測地道:“主公且看,眼前這座山寨置於山頂之上,地勢極高,其東面和南面均是懸崖峭壁,鳥獸絕跡;北面是茂密的叢林,不利於大隊人馬上山,而西面便是我軍大營所在。如此一來,只要我軍將西面和北面出口牢牢圍困,再分兵駐守各處溪流,徹底阻斷山上的水源。眼前這座山寨必然不攻自破,少則五日、多則十天,便可生擒袁術!”好一番故弄玄虛之後,張紘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計謀,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斷其水源,困死袁術。
文人就是這樣,原本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偏要說一堆大道理,直到最後才說出重點。尤其是聲名在外的名士,說話之前總要作一番鋪墊,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他的高深學識和聰明才智;若是直截了當的一句話說出來,反而顯得他很淺薄,很難引起別人的重視,也顯得他無關緊要似的。
聽著張紘的話,孫策起初很不耐煩,若不是多少顧及一些張紘的顏面,差點忍不住厲聲呵斥。然而當張紘說出最後一句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