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肚明,心照不宣,時刻都得留一手,以策萬全。尤其是西涼李利最為令人忌憚,令人不得不防,哪怕是睡覺都得睜著一隻眼睛盯著西邊,惟恐西涼軍突然襲擊,打得自己措手不及,多年辛勞毀於一旦。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前車之鑑猶在眼前,諸侯們不得不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袁紹之覆轍。事實上,能夠存留到現在的各鎮諸侯誰也不糊塗,恰恰相反,他們是真正的智力超群、詭計多端的老狐狸。
漢帝劉協是怎麼死的?普通百姓肯定會相信謠言中所說的鬼話,誤以為是冀州袁紹鴆殺了劉協,可真相究竟如何,各鎮諸侯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猜測。但是,無論哪一種猜測都與袁紹無關。畢竟袁紹好不容易才把天子和百官搶到手,前後不到一年時間,他怎麼會傻到公然鴆殺天子呢?這麼淺顯的道理,諸侯們誰會不明白?
然而,如果天子不是袁紹鴆殺的,那又會是誰幹的呢,誰又有這麼大的膽量呢?顯然,各鎮諸侯都有可能,都是懷疑的物件,而嫌疑最大的諸侯便是西涼李利。可惜劉協已死,服侍他宦官和侍女都被人屠戮一空,死無對證,無跡可尋,已然成為一樁無頭公案,只能不了了之。
故而此次討袁聯盟的入盟儀式,各鎮諸侯都沒有親自前往,但討伐二袁之事無疑是正合諸侯們的心意。現如今各州各郡都是有主之地,無端攻伐某路諸侯必然會招惹很多麻煩,而討伐二袁無疑是給諸侯們提供了一個擴張地盤、壯大實力的絕好機會,於是諸侯們積極會盟,並迅速領兵出征。然而討伐二袁之餘,諸侯們還得留一手,小心翼翼地提防西涼李利背後偷襲。如此一心二用,討袁之戰自然就不會那麼順利了。
但這種僵持對峙的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九月初,一則訊息迅速傳到各鎮諸侯耳朵裡:諸侯盟主、大將軍李利調集大軍,任命張遼為主將,趙雲、高順為副將,起兵二十萬征討冀州袁紹。
隨著這則訊息傳遍大江南北,淮南、河北兩個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而變,波瀾迭起。隨後,劉表再從荊州抽調七萬兵馬參戰,兗州曹操同樣增調五萬大軍投入到青州戰場,遼東公孫度再次增兵兩萬馳援公孫瓚;一直坐壁觀望的幽州叛軍首領閻柔正式與公孫瓚休戰,然後率兵前往漁陽郡等候西涼大軍到來。
戰爭天平從這一刻開始傾斜,討袁聯盟終於發揮出強大潛力,逐步扭轉戰局,漸漸佔據主攻優勢。
??
天高雲闊,秋高氣爽。草原上一片金黃,風吹草低,呈現出海浪般的起伏波紋,美不勝收。
幽州代郡。高柳城的北門城樓上,一身戎甲的李利扶欄眺望,但見山川秀麗,大地披裹金色盛裝,在夕陽斜照下綻放出璀璨金光,耀眼奪目,見之令人陶醉,心馳神往。
代郡原屬幽州治下郡縣,自從三年前周瑜率領大軍收復幷州時,為了追擊鮮卑殘兵而進入代郡,隨即捎帶收復代郡。此後李利曾派人前往幽州知會公孫瓚,暫借代郡屯兵,待掃清雁門、代郡之外的蠻夷部落後便歸還給他。
自此,代郡落入西涼軍手裡。兩年前,李利西征收復漢中之後派遣趙雲率領所部無雙鐵騎進駐代郡,直到現在仍未歸還代郡。也就是從西涼軍佔據代郡的那一刻起,公孫瓚便刻意疏遠李利,不像以前那樣守望相助、親密無間了,甚至有意無意地提防著西涼軍。
事實上,周瑜收復幷州全境之後,盤踞在雁門、代郡周邊的西部鮮卑便再也不敢寇邊犯境了。然而李利當初向公孫瓚許諾暫借代郡時卻說:掃清邊境蠻夷之後再行歸還。
這一句話聽著好像很有道理、很有責任心,實際上就等於明白無誤地告訴公孫瓚:你沒有能力守護疆域,我替你守著,代郡歸我了。畢竟,盤踞在代郡之外的蠻夷何其多矣,要想徹底將其掃平,談何容易?若是真要等到掃清邊患的那一天,必然是猴年馬月之後的事,到那時公孫瓚只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因此李利暫借代郡不過是委婉的說辭,多多少少給公孫瓚留點面子,不至於讓他太難堪,實際上就是強取豪奪,霸佔不還了。之所以派遣趙雲領兵進駐代郡,也是為了緩和彼此矛盾,畢竟趙雲曾在公孫瓚麾下效力,讓趙雲駐守代郡,無形中替公孫瓚挽回不少顏面。
此舉看似很不仗義,實際上卻是怨不得李利,而是公孫瓚無能。
公孫瓚佔據幽州多年,可幽州邊境上一直盤踞著數十萬烏桓、鮮卑蠻夷,大半個州郡幾乎都在蠻夷鐵騎的蹂躪之下。從代郡一路向東,上谷郡周邊盤踞著烏桓蹋頓部落,漁陽郡盤踞著蘇僕延部落,右北平郡外有烏延部落,遼西郡盤踞著東部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