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眾將正襟危坐的神態。李利欣然頷首,擺手示意暫代軍師之職的諸葛亮下達軍令。諸葛亮會意起身出列,雙手託著李利賜予的天子劍和兵符,揚聲下令道:“眾將聽令,奉主公將令”
“”
正午的陽光熱情四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時間長了便讓人有些承受不了這種火辣的熱情。
盧龍塞依然巍峨高聳。兵戈森森的守軍將士傲然挺立,絲毫不受驕陽的騷擾,一絲不苟地守衛這座橫在漢軍與蠻軍之間的雄關。
伴隨“嘎嘎”的吊橋下落聲響。緊閉的城門忽然大開,隨之數以萬計的騎兵躍馬揮鞭,疾奔出關,遂在關前數里外的曠野上勒馬駐足。按照之前的軍令自行列陣。
率先出關的是公孫瓚率領的兩萬幽州營鐵騎。趙雲所部無雙鐵騎緊隨其後,然後是李利親自率領的一萬金猊衛鐵騎和三萬武銳營步軍,共計八萬步騎。餘下兩萬步軍則留在關上繼續守關,糜竺和史阿留守關隘,以策萬全。
出關的八萬步騎,以李利率領的金猊衛和武銳營四萬步騎為中軍,公孫瓚帳下幽州營為左翼,趙雲帳下無雙鐵騎為右翼。軍師祭酒諸葛亮跟在李利身邊,坐鎮中軍。之所以是諸葛亮坐鎮中軍。是因為這是一場兵力完全不佔優勢的決戰,主帥李利隨時都有可能親自上陣殺敵,於是坐鎮中軍的重任自然落在孔明肩上。舍他其誰?
或許這就是諸葛亮與周瑜最大的不同之處。同為名留青史的三軍主帥,周瑜可以率軍衝鋒陷陣,而諸葛亮則是純粹的儒將,出謀劃策、調兵遣將和臨陣應變都不在話下,唯獨不能親自上陣,始終都立於後方指揮作戰。(這倒是熱兵器出現後的領兵將領慣用的手段,稍微有點級別的將領都在後方指揮,鮮有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的將領。所以,諸葛亮堪稱“儒將”的鼻祖,萬世楷模。)
“轟隆隆唏聿聿!”
就在李利率領大軍出關列陣之際,對面傳來轟隆震天的馬蹄聲,隨即一隊隊策馬飛奔的蠻夷鐵騎出現在西涼軍眼前。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蠻夷鐵騎一邊躍馬揮鞭,一邊大肆叫囂著闖入西涼將士的視線裡,繼而紛紛勒馬駐足,排兵列陣。
與西涼軍不同的是,此次蠻夷大軍可謂是傾巢而出,十三萬控弦之士悉數出戰,只在後方留下不到一萬兵馬看守牛羊輜重。是以勒馬陣前的李利憑藉過人的眼力,隱約看見數里之外的山坡上有著數以萬計的牛羊,想來那就是蠻夷大軍的後方輜重。或許蠻夷大軍就沒有輜重之說,兵器全都帶在身上,箭矢和搭建帳篷的幔布都在馬背上馱著,唯一的輜重便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牛羊。
蠻夷大軍在前面戰鬥,牛羊就放在身後不遠處放牧。這種奇特的征戰方式在漢軍歷史上是絕對沒有的,但對於烏桓、鮮卑等蠻夷部落而言卻是傳承幾百年的習慣,早已形成固有的征戰模式。
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留下兵馬駐守後方。或者說,當他們騎著戰馬出戰時就沒想過自己可能會戰敗,因為他們是驕傲的民族,極其自負,根本不認為有誰能打敗他們。這種傲慢到骨子裡的秉性,也許就是促使他們屢屢劫掠漢境邊郡的源頭,始終以為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勇猛的勇士,沒有人能夠打敗他。既然自己這麼強大,還要什麼後方,難道要給自己的膽怯找藉口麼?
對待敵人心狠手辣,對待自己同樣也是極其殘忍,這就是蠻夷部落的戰鬥方式不留餘地。換言之,每一次戰鬥對他們來說都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因此他們往往戰鬥力極強,嗷嗷叫的奮勇衝殺,擁有無懼無畏的拼命精神。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屢屢劫掠得逞,久而久之便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促使其愈發勇猛剽悍,肆無忌憚。
此刻,當李利注意到蠻夷大軍身後的山坡上牛羊成群時,不禁微微皺眉,眼底浮現出前所未有的凌厲殺機,周身上下殺氣凜凜。與此同時,他心裡暗忖道:“看來今日之戰註定是一場惡戰、血戰,不把蠻夷大軍趕盡殺絕,決計無法善了。”
這或許是李利征戰多年以來第一次替自己麾下兵馬擔憂,八萬步騎對戰十三萬蠻夷鐵騎,而且是在曠野上正面決戰,其兇險程度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此刻他身邊的八萬大軍有一大半是幽州軍,其戰力如何,李利著實有些拿捏不準。平時訓練倒是頗為勇猛,但是真正拉到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搏殺,不知他們還能發揮出幾成本領?
然而,事已至此,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第956章 殺破狼,諸葛掌軍
驕陽當頭,微風拂綠。盧龍塞關前,漢、蠻兩軍對壘,間隔五百步,劍拔弩張,提韁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