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一絲機會,就敢孤注一擲,全力一搏。前番荊州劉表逼降江東孫氏一族就是龐統的謀劃,利用江東孫策遇刺身亡一事大做文章,一舉拔除了孫氏一族的嫡系血脈,致使孫氏一族人丁凋零,青黃不接,幼子孫紹即位,繼而內鬥不休,國力衰敗,被迫依附於劉表麾下。
江東臣服於劉表一事傳到李利耳中的時候,令他呆愣半晌,震驚不已。由此也讓李利切身體會到龐統其人當真了得,不費一兵一卒,彈指間逼降江東,此等壯舉實為四百年大漢王朝的亙古奇聞,堪稱曠古爍今的不朽功勳。
正是龐統的這一壯舉讓李利對他頗為忌憚,而隨後龐統潛入長安與曹丕密謀結盟之事,更讓李利再一次體會到龐統膽識驚人,不走尋常路,善於用奇弄險,而這恰恰與諸葛亮事必躬親、謹小慎微的處事風格大相徑庭。於是此次諸葛亮率軍南下征伐,勢必對上善用奇兵的龐統,這讓李利對他還真是有些不放心,為此特意鼓勵他大膽用兵,放手施為。
如果不是皇帝的身份約束李利不能親赴前線,他還真想與龐統較量一番,因為他的用兵之法與龐統頗為相似,都善於使用詭詐之道。兵者,詭道也;這是兵法的精髓。李利用兵的精要便在於此,而在龐統身上同樣表現出詭道用兵之法,一切都以贏得勝利為目的,行事不拘一格,沒有一絲一毫循規蹈矩的跡象,用兵如天馬行空變幻莫測,無跡可尋。
與之相比,諸葛亮用兵則是堂堂正正之師,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謹慎二字貫穿始終,行兵佈陣都清清楚楚的體現出他謹小慎微的秉性。也正是因為他善用正兵,李利才會派遣他領兵對戰龐統,此二人用兵一正一奇,勝負殊為難料。是以李利對諸葛亮領軍南征雖然有些擔心,卻並不認為他一定會落敗,勝負應是五五之數,如果孔明能夠偶爾用一回奇兵,也許就有取勝的可能。
與孔明相比,郭嘉善用奇兵,與龐統的用兵之道極其相似。如果讓郭嘉對戰龐統,那南陽局勢將變得愈發不可預測;以奇對奇的結果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大勝,要麼慘敗,除此之外沒有第三種可能。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李利最終選定孔明南下迎戰荊州軍,郭嘉北上抵抗曹軍,而他則坐鎮洛陽居中策應,哪邊局勢不利,他便立刻率軍前去增援。
夜幕緩緩落下,涼亭裡點亮了風燈和香爐,夜晚湖邊多蚊蟲,點上薰香便可驅逐蚊蟲。
即便如此,李利也不願在此多做停留。臨行前,他對郭嘉和諸葛亮二人鄭重其事的叮囑道:“據說子龍此次率軍劫營使用了火雷(黑疙瘩)。軍中其他各營都沒有這種東西,唯獨跟隨孔明西征南蠻的戰騎營中還剩餘一些火雷,想必子龍帳下無雙鐵騎就是如此。西征南蠻時沒有用完。此番卻是用在了曹仁大軍身上,這次就算了,只怪我事先沒有言明。但此後,對內作戰不允許使用火雷,不得萬不得已,不可動用!”
“這”郭嘉、孔明二人聞聲錯愕,抬頭看著李利滿臉肅然的神情。不禁有些茫然。隨即孔明低聲道:“火雷乃攻城拔寨的利器,昔日微臣率軍西征時。許多南蠻村寨都是被火雷所震懾,從而兵不血刃的俯首歸降。不知陛下可否明示,為何此番我軍不能使用火雷?”
李利似乎早就知道孔明和郭嘉有此一問,遂不假思索道:“火雷這種東西不應該出現在世上。更不該用在我漢人身上,是以此後作戰不得使用,違令者從嚴從重處罰,如有洩露或遺失火雷者,誅三族!”
說到這裡,李利話音一頓,輕聲嘆息道:“其實,早在十年前我就造出了火雷,隨後秘密組建了火雷作坊。親自挑選三百名傷殘甲士和老兵制作火雷。東征烏桓、鮮卑之時,金猊衛營便帶了五百枚火雷,但最終卻沒有使用。五年前。孔明西征南蠻,為防不測,我才將兩千顆火雷暗中交給你,由此這種火器才第一次用於對外征戰之中。眼下火雷的製作還很粗劣,除了能發出巨響和易燃易爆之外,威力並不大。但這件東西的危害卻無法估量。
時至今日,我仍然不能確定造出這件東西究竟是對還是錯。世上該不該存在這種殺戮利器。你們或許還不知道,火雷一旦洩露出去,或是流到蠻夷外族手裡,後果將不堪設想,屆時我漢人將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在這塊大陸上只有我漢人最多,也只有我漢人最為勤勞富庶,同時也最讓異族人眼紅,時刻窺視著我大漢領土。
所以,為了消除後患,這件東西既然已經問世,就要繼續研發下去,但是無論如何都能洩露或流落到別人手裡。要想不洩露秘密,首當其衝的就是頻繁使用,其次是參與制作火雷的人必須嚴格控制,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