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ツ酥遼賢蚱フ鉸聿⒎悄咽隆W釵�丶�氖牽�髁褂胛汗��冢�灰�銑鑾��鴕歡�藶虻秸鉸懟�
何況,據我所知,西涼李利每年都會用馬匹從魏國換取糧食,動輒就是上萬匹戰馬的交易。所以子恆莫要瞞我,你魏國不缺戰馬,而我南漢本身就沒有上乘戰馬,因此戰馬急缺。不久之後的北伐之戰,如果沒有大量騎兵衝鋒陷陣,絕非西涼鐵騎之敵。如今你我兩家既然聯手對抗西涼軍,與情與理,魏國都應支援一部分戰馬。畢竟我南漢軍力強盛了,對你我雙方都有利;反之亦然。”
說到這裡,龐統話音一頓,笑眯眯的道:“何況,此次我南漢也不白要戰馬,子恆不妨接著往下看,我家主公願意出四萬金,外加十萬石糧草購買這些戰馬。聽說去歲兗州大旱、青州蝗災氾濫,這些糧草正是魏國急需的物資,而我南漢作為盟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理應盡己所能支援魏國一部分糧草。畢竟我等即將對西涼用兵,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以糧草換取戰馬豈不是合情合理。如此一來,你我各取所需,兩全其美之事,子恆還需要猶豫嗎?”真正的善辯之人話裡話外總是替別人著想,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問題,如此才有說服力。龐統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明明不佔理的事,經他這麼一說,反倒成了救濟魏國一些糧草,彷彿魏國佔了南漢多大便宜似的。
可是他卻忘了,曹丕手裡的盟約上確實記錄著十萬石糧草,但這些糧草可不是換取戰馬的,而是換取兩萬套騎兵裝備。也就是說,此次荊州劉表打算用四萬金從魏國購買兩萬匹戰馬,再以十萬石糧草換取兩萬套騎兵戰甲和裝備。就才是真正的獅子大開口,用趁火打劫都不足以形容這份盟約,簡直就是明搶啊!
四萬金能幹什麼?頂多就是購買兩千匹駑馬或矮馬,連兩百匹戰馬都買不到,可是南漢卻用這筆錢從魏國購買兩萬匹戰馬。這不是搶又是什麼?至於十萬石糧草換取兩萬套騎兵裝備嘛,勉強還算合理,畢竟魏國自冀州之戰中繳獲了不少殘缺的鎧甲和騎兵裝備,稍稍修葺一下,湊夠兩萬套不算難事。更何況,冀州袁紹生前儲備了不少鎧甲和軍械,而冀州境內本就有許多鐵礦,因此不缺鎧甲裝備。
相比南漢遞交的盟約國書,魏國的盟約上沒有過分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督促南漢儘快出兵,趁著西涼建國之際根基不穩,兩家聯手給予李利迎頭一棒,藉此打亂西涼軍的陣腳,進而亂中求勝,瓜分李利治下的豫州、徐州和揚州一部,徹底將西涼軍趕出中原。
第214章 寸步不讓
從這兩份盟約上不難看出,南漢劉表此次篤定魏國肯定會簽訂盟約,吃定了魏國。
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實。因為西涼建國之後,北魏國的處境將愈發嚴峻,三面都在西涼軍的圍堵之中,隨時都要面對西涼軍的大舉進攻。所以魏國現在迫切需要一個強大的盟友,如此才能牽制西涼軍不敢輕舉妄動,於是與南漢結盟是他唯一的選擇。
除此之外,別無它途。
正是迫於目前形勢,魏國在盟約中一再督促南漢儘早出兵,當務之急是打通彼此間的合作通道,這是彼此結盟的前提。而聯手攻取江淮則是兩家結盟的核心問題。
只有攻取豫州、徐州和揚州轄下的江北郡縣,北魏和南漢兩大諸侯國才算是真正站穩了腳跟,實實在在的佔據了半壁江山,進而與西涼軍分庭抗禮。如若不然,兩家都將長期處於西涼軍的壓制之下,分隔兩地,無法形成南北輝映之勢,在戰略上處於劣勢地位,處境十分被動。
惟有先下手為強,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戰局才會對這兩大諸侯國有利,從而逐步蠶食李利治下地盤,壯大自身勢力,儘早擁有與西涼軍抗衡的實力。
除了催促南漢出兵之外,魏國盟約上也提到了糧草。不過魏國並不是向劉表索要糧草,而是願意出錢購買。以行價為準,劉表願意賣多少糧食。曹操就買多少,多多益善。由此可見。龐統方才所言並非信口開河,而是早就知道魏國缺糧,於是投其所好,一再提起十萬石糧草。其目的就是轉移曹丕的注意力,委婉地告訴他,這筆買賣魏國並不虧,只要有了這十萬石糧草就可解燃眉之急,幫助魏國走出困境,不會有缺糧之危。
然而魏國真的缺糧嗎?要知道。冀州是天下各州之中屈指可數的富庶州郡,昔日袁紹憑藉一州之地便可養兵四十萬,獨力對抗西涼軍長達三年之久。為何輪到曹操執掌冀州就會出現缺糧的現象呢?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冀州非但不缺糧,反而連續三年豐收,府庫充盈,甚至很多百姓家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