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的顏面。
龐統聞言後臉色微變,沉聲道:“魏國世子果然眼界不凡,龐某受教了。說吧,有何條件一併說出來,能談就談,不能談便就此作罷。”
第216章 三國鼎立
曹丕淡淡地笑道:“鳳雛先生果然爽快,曹某便卻之不恭了。
兩個條件:其一,南漢大軍攻破南陽郡之日,就是我魏國兌現盟約之時,屆時兩萬戰馬和裝備一定如數奉上;其二,貴方購買的四萬金削減為三萬金,卻要增加五萬石糧食,同樣是你我兩家聯手打通結盟通道之後一次**付。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龐統聞聲後眉頭緊皺,目光緊盯著曹丕,注視半晌,遂起身走到涼亭邊,仰望著已經轉移至東北方向的皓月,沉思不語。
此刻龐統真切體會到曹操的這個兒子確實不簡單,軟硬不吃,心機深沉,而且極為執著,稱之為固執絲毫不為過,端是難纏得緊。此子年齡不大,卻繼承了奸雄曹操的秉性,多疑善變,狡詐頑固,並且手段強硬,準確地說應該是心狠手辣。
卻也正如龐統所說,曹丕其人太過工於心計,對人性的把握很準,卻沒有多少軍事才能。只顧著催促南漢率先出兵,卻忽略了一旦南漢攻打南陽郡,李利首先要對付的不是南漢大軍,而是調集重兵圍困北魏;否則,西涼軍就不敢輕易南下,唯恐曹操率軍偷襲其後方腹地。
不過龐統也知道,曹丕認識不到這一點,但其父曹操一定想得到。並且能夠妥善應對,從而確保他魏國的利益和戰略目的。對於奸雄曹操。龐統心裡還是十分欽佩的,認為他是世間屈指可數的亂世霸主。足可與西涼李利相提並論。
正如他方才所說,西涼李利自起兵以來縱橫天下,百戰不殆,唯一一次戰敗就是敗在曹操手裡,而且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敗。因此,曹操是迄今為止唯一能夠與西涼李利一較高下的諸侯,憑此戰績,曹操就不愧為當世雄主。
想起北魏皇帝曹操,龐統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眼下這座長安城的主人。再過幾個時辰就將登基稱帝的李利李文昌。
龐統對李利的感覺很複雜。就在不久之前他才知道,原來李利早在五年前就曾親筆手書,徵辟他前往長安出仕,然而這份徵辟手令卻被龐統的祖父和兄長藏了起來,直到他被劉表賞識,破格提拔為軍師之後,才見到這份徵辟書信。
平心而論,龐統最為理想的明主並不是現在的主公劉表,最為欽佩的諸侯也不是曹操。而是西涼李利,最為看好的諸侯也還是李利。因此,如果五年前他接到了這份徵辟出仕的書信,幾乎可以肯定他將前往長安出仕。很有可能與孔明同時出仕,甚至官職比孔明還要高,因為他比孔明還大兩歲。與司馬懿是同齡人。
然而天意弄人,命運讓他和西涼李利失之交臂。從而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路,成為對立的敵人。他的家族龐家是久居襄陽的老士族。雖然不是襄陽城中最大最殷富的世家大族,但族人大多在荊州劉表帳下出仕,真正是本鄉本土,親戚朋友和族人組成了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如同老樹盤根一般根深蒂固,故土難離。不管龐統是否願意前往西涼出仕,他的家人卻不願意他離開荊州,更不能接受一再打壓士族的西涼李利,所以李利徵辟龐統出仕的書信落到他們手裡,便無法再見天日,自然也不會第一時間交到龐統手上。
與李利失之交臂,龐統也僅僅是有些遺憾而已,畢竟有些事一旦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回頭。更何況,自從他為劉表出謀劃策成功逼降江東勢力之後,劉表就對他青睞有加,短短一年之內就從郡府功曹縱身一躍,成為南漢王朝首席幕僚,荊州軍的軍師將軍,有權調動二十餘萬荊州步軍。對自己的際遇,龐統沒有什麼不滿意的,遂全心全意地為劉表效力,替荊州軍謀劃所有戰事。
然而此次跟隨使團前來長安,沿途之上的所見所聞讓龐統大感震驚,深深地被西涼近年來的巨大變化給驚呆了。寬闊平坦的官道,來往穿梭的租賃馬車,絡繹不絕的大型商隊,還有路邊錯落有致的磚瓦房,以及那隨處可見的普通百姓淳樸的笑容。
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震撼著龐統的心靈,讓他深切感受到李利是個值得自己欽佩的諸侯霸主,也是當今世上唯一能讓他親口承認的雄才偉略的雄主。最近半月來,每一天的見聞都讓他的心靈受到一次衝擊,以至於半個月下來,他隱隱有些後悔,感覺自己錯過一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機會。
可是一想到諸葛亮此時已經榮升領軍將軍之時,龐統又感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只有分屬兩個陣營,他和諸葛亮才能一較高下,看看臥龍和鳳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