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部分(2 / 4)

小說:驍騎 作者:溜溜

樸,頗具治政才能,為官清廉,上任成都令之後身體力行,提倡勤儉樸素,抵制奢侈之風。為此,城中各大世家對其頗有怨言,卻又甚為敬畏。自從他出任成都令以來,城中大戶和縉紳之家的婚喪嫁娶便不敢大操大辦,就連平日裡出行都必須有所節制,以免被董和撞見,丟了顏面不說,還得硬著頭皮聽董和說教一番,端是狼狽之極。

正因如此,在董和出任成都令的一年多時間裡,先後有幾十位官吏向劉璋進獻讒言,暗中詆譭董和,想讓劉璋撤換董和,將其發配到西南郡縣,遠離城都。劉璋接納了眾官員的建議,欲要撤掉董和成都令之職時,董和不急不躁地問了一句:“在下有何過失?”

劉璋當即無言以對,覺得無緣無故撤換董和確實難以令人信服,於是便命人蒐集董和的過失。事無鉅細一律詳查。可是法曹小吏翻來覆去的查了幾遍,卻愣是查不出問題,反倒是蒐集了一堆被人蓄意掩蓋的政績。所幸劉璋並非昏聵至極之人,看到佐吏們好不容易蒐集到的董和的“罪證”之後,甚為動容。遂將其留任。

然而劉璋是個極度重視顏面的人。經過這麼一鬧。他心裡雖然認可董和的治政才能,卻仍舊不喜歡董和,始終感覺有損顏面。以致董和很少出現在他面前,每次例行議事也將董和排除在外。

現如今,州城被西涼軍四面合圍,董和這個素來不被世家大族和劉璋所喜的成都令也變得重要起來,劉璋准許他前來參加州牧議事。

說是參加軍政議事。其實董和大部分時間都是聽眾,位卑言輕,又不被州府一眾僚屬所喜,勢單力孤,即便是向劉璋諫言,亦不會得到重視,更不會被採納。說了也是白說。而他之所以被劉璋召來議事,是因為劉璋打心眼裡欣賞他的一身正氣,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因此,他雖然很少諫言。但是隻要開口說話,所言必定十分中肯,為劉璋最終做決斷提供有力的參考意見。這一點,只怕董和還兀自不知,根本不知道他自身的價值所在;以至於他一直抱著“陪太子讀書”的心思,奉命前來充當看客,多聽少說,以免惹得劉璋不高興。

相對而言,董和之所以能夠進入李利的視線,引起李利的高度關注,是因為董和以身作則,改變了成都乃至整個益州崇尚奢華的風氣。

眾所周知,蜀地物產豐富,當時風氣盛行奢侈,經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飲食玉液瓊漿,到婚娶喪葬時,幾乎傾盡家財來鋪張辦理。董和以自身的行為節儉來為眾人做出表率,粗衣素食,處處以符合禮制為行為準則,當地奢侈風氣於是大為改變,大家都對其心存存畏懼而不敢冒犯。

去歲,成都城裡的一些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於是鼓動劉璋調任董和為巴東屬國都尉。但是,除了查無實據之外,令劉璋和豪強們萬萬想不到的是,成都縣中的官吏和百姓扶老攜幼挽留董和的有幾千人,劉璋只好讓董和留任兩年。

這些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李利的先知先覺的記憶裡,還知道董和一生勤儉樸素。歷史上,左將軍劉備佔領益州之後,徵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他們出謀劃策,共事歡洽交情深厚。自從董和居官食祿以來,對外治理安撫邊疆少數民族,在內參與軍國大事,前後長達二十多年,臨終時家中竟然沒有一石糧食的私財。

這在歷史上蜀漢官吏中是絕無僅有的,為此董和逝世之後,時任蜀漢丞相的諸葛亮深切懷念著董和,曾直言不諱地當眾讚道:“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則亮可少過矣。”諸葛亮一生謹言慎行,身負經天緯地之才,很少有人能夠指出他的不足,並最終得到他的認可和由衷誇讚,董和便是其中之一。

或許大多數人對董和沒有多少印象,但如果提起後來被蜀人稱為“蜀漢四相”之一的董允,想必就不陌生,董允便是董和之子。(備註: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和董允。)

正因為如此,當董和從州牧府正堂走出來的那一刻,吳懿乍一提起董和的名字,李利便讓吳懿上前攔住他,以免他被即將發生的劇變所殃及。由此不難看出,李利很器重董和,不想看到這樣一個極其難得的“清官好官”捲入爭鬥之中,於是便設法將他留在州牧府裡,跟在自己身邊。

州府後院,內堂。

當李利、吳懿和董和趕到二堂時,恰好看見張松與兩名內侍將半醉半醒的劉璋攙進後院,於是他們尾隨而入,跟著張松等人走進內堂。

“咦,幼宰為何去而復返?”

剛把劉璋扶到堂中坐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