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表這聲“賢侄”並不是寒暄客套,因為劉曄確是一位漢室宗親,與劉表同宗同源,皆是高祖一脈,皇室子孫。
說起來,自高祖立國伊始,四百多年下來,散落在各州郡的皇室後裔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劉曄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宗正府記錄在冊的劉氏子孫,皇家族譜上清楚地記錄著劉曄這一脈的傳承。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今安徽壽縣東南)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其人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出仕以來深得曹操賞識,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
因此劉曄同劉表一樣,實為根正苗紅的漢室宗親,劉表對此心知肚明,因為出任荊州牧之前他就是劉氏皇族的宗正,分佈在各州郡的漢室宗親都在他心裡,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劉氏子孫的下落和處境。
可惜的是,如今天下紛亂,皇室嫡出子孫血脈斷絕,留下的全是旁系分支,再加上漢室宗親的身份和際遇也不同於以往了。換做十年以前,像劉曄這樣的劉氏子孫,一旦出仕都是為祖宗基業做貢獻,為劉氏江山增磚添瓦,鞏固皇室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如今倒好,除了荊州劉表之外,所有分封州牧、刺史和郡守的漢室宗親近乎傷亡殆盡,以致堂堂皇室後裔淪為亂世諸侯帳下的馬前卒,為那些亂臣賊子出謀劃策,四處奔走。眼前這位才華出眾的劉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子揚的才能如何已經不需要驗證了。據荊州細作探報,冀州之戰中曹操大軍使用的霹靂車就是出自劉曄之手;於漳河上游築壩截流蓄水一個月,進而水淹十萬西涼大軍的計謀還是出自劉曄所獻之策。這一樁樁、一件件令人歎為觀止的奇思妙想,足以說明劉曄智計過人,不僅擅長謀略,還精通格物之術,實為漢室宗親之中百年不遇的奇才。
令劉表扼腕的是,劉曄這個皇室後裔居然投效在曹操帳下,與亂臣賊子為伍,幫助亂世奸賊曹操覆滅劉氏天下。這是什麼行為?說他是助紂為虐、忤逆祖宗,絲毫不為過。
一念至此,劉表對劉曄恭敬有禮的舉止深感欣慰之餘,不禁有些惱怒,怒其不爭,忤逆不孝。只是這些話卻不便當眾說出來,畢竟他現在需要一些時間穩定局面,加強對江東勢力的掌控和鉗制,由此就需要冀州曹操牽制西涼李利的大部分兵力,迫使李利無暇他顧,無法抽出兵力南下荊州。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劉曄此次帶著曹操手書的結盟書前來商洽,無疑是正中劉表下懷,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在目前這種形勢下,劉表和曹操一樣都需要盟友的幫襯和支援。換言之,在天下三分的局面之下,不管是出於自保也好還是為了長遠利益也罷,劉表和曹操結盟共抗李利都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唯一抉擇。
如若不然,難道他們還能和李利結盟不成?只要不是腦子有病,誰會不知道與李利結盟就等於與虎謀皮、自投羅網,簡直就是活膩味了找死。所以,時下劉表別無選擇,只能借坡下驢,很爽快地簽下了結盟書,並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劉曄一行。
“皇叔雄踞荊楚,擁兵百萬,老當益壯,實為南天一柱,大漢王朝的擎天柱!”宴席之上,劉曄毫不吝惜溢美之詞,為劉表歌功頌德。
ps:衷心感謝:書友“龍游商人”月票支援,多謝!
第196章 帝王心
宴席過後,蒯越親自送劉曄一行前往館驛住下,安排妥當後立即折身返回州府。
正堂上的荊州僚屬早已散去,空蕩蕩的不見一人,蒯越稍作停留便徑直前往二堂。
此刻他心中滿是疑惑,急需找劉表商議,他相信不光是自己疑慮重重,自家兄弟蒯良、蔡瑁、張允、劉琦和劉磐等人同樣是滿腦子疑問,摸不著頭腦。
方才劉曄呈上兩道書簡,其中一份是結盟書,劉表看過之後想也不想就欣然應允了。對此荊州眾僚亦無異議,樂見其成,因為他們一致認為時下荊州聯合江東之後雖然實力不弱,卻還不足以獨力對抗強大如吞天巨獸般的西涼李利,所以與冀州曹操結盟是必然之舉,唯有兩家聯手才能對抗西涼軍。
這是分則兩傷、合則兩利的事,但凡熟知天下局勢的人都會這麼做,唯一的選擇,別無它途。
因此劉表應允結盟乃眾望所歸,無可非議。可是另一份書簡卻頗為蹊蹺,劉表只是看了一遍就隨手放下,而後不聞不問,權當沒有見過似的。筵席開始後,蒯越、蒯良和蔡瑁等人快速傳閱了書簡,乍見之下紛紛面露狂喜之色,摩拳擦掌激動不已,可劉表卻情緒不高,神情淡漠,似乎對書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