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果最大化。
城下正面戰場,西涼軍前後夾擊,一舉打垮十餘萬蠻軍。
而後張遼率領金猊衛鐵騎趁勢襲取於夫羅大營,在主將李摯統領之下搶佔轅門,進而攻入敵營,將初戰失利的於夫羅大軍殺得大敗,棄營而逃。
待金猊衛佔領蠻營之際,周瑜率領所部步軍和虎賁營鐵騎大肆殺傷蠻軍有生力量,緊追不捨。等到蠻軍徹底潰敗逃亡時,周瑜親率四萬餘步騎一鼓作氣追殺百餘里,生生將蠻軍趕進邊境三處關隘之中。
隨後,西涼軍馬不卸鞍、人不卸甲,短暫歇息半天之後趁夜襲取塞北城,步步緊逼,將蠻軍全部驅逐至黑狼峽和朔風口兩處關隘之中。
接下來兩天之內,趁著蠻軍大敗、士氣低靡之良機,周瑜指揮大軍趁勝進軍,一口氣攻取黑狼峽和朔風口兩處關隘,徹底將蠻軍驅逐出境,逃至北地郡之外的塞北草原。
是役,西涼軍僅有三天時間便將十五萬蠻軍趕出涼州,收復包括三處城關在內的三縣六座城池,大獲全勝。
池陽城之戰,西涼軍剿殺兩萬餘蠻軍,生擒萬餘蠻兵。襲取蠻營之戰中,金猊衛鐵騎僅用一個半時辰便攻佔敵營,截殺五千餘蠻軍,生擒蠻軍傷兵三千餘眾,以及一萬餘蠻夷家眷。在隨後的追擊當中,周瑜率部連續鏖戰三天,斬殺敵兵一萬餘眾,生擒數千。收取被蠻軍佔領的所有城池和關隘,幾近完美地實現了預期目標。
與此同時,西涼軍斬獲頗豐。將蠻軍入侵一個月以來的損失降至最低。僅在蠻營之內,就將於夫羅聯軍劫掠所得之財物繳獲大半。並救出兩萬餘名漢人百姓,其中大多是青壯和年輕女子。
此外,蠻軍大營內還有部落貴族隨軍攜帶而來的上萬名家眷,在大營失陷時逃避不及,從而落到漢軍手裡,淪為戰俘。與這些俘虜一起陷落的還有數以萬計的牛羊牲畜,這些牲畜就是十幾萬蠻軍的出征軍糧。
除上述繳獲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繳獲,數目極為可觀,幾乎將蠻軍所攜糧草盡數繳獲。金猊衛戰騎第一時間攻取蠻營,是以根本沒有留給蠻軍轉移糧草的時間。以至於蠻軍僅僅逃得性命,其它物資一概來不及運走,全部落入西涼軍之手。
據戰後統計,十五萬於夫羅大軍戰死三萬餘眾,將近兩萬兵士被俘。還有一萬多名蠻夷貴族女眷同樣被西涼軍俘獲。也就是說,經此一戰,蠻軍十五萬兵馬折損五萬餘眾,剩餘兵馬滿打滿算九萬餘眾。其中鮮卑鐵騎和於夫羅本部兵馬白波賊傷亡最大,一共損失三萬餘步騎。鮮卑鐵騎被西涼軍打殘了,白波賊死傷近半。
南匈奴控弦之士的損傷排在第三位,折損七千餘戰騎,他們沒有參戰,所有死傷將士都是在逃亡途中被虎賁營和金猊衛劫殺所致。羌族騎兵損失不大,僅僅折損千餘人,不過這點騎兵也讓羌族首領心疼不已,畢竟他本身僅有七千餘戰騎,一戰之下折損千餘騎,使得他帳下兵馬僅剩五千餘人,實力大減。
比較而言,此戰過後於夫羅大軍之中,南匈奴戰騎的實力最為強大,仍有三萬餘戰騎,餘下便是於夫羅麾下的兩萬餘白波賊。而鮮卑戰騎和羌族騎兵加在一起不到兩萬戰騎,從而淪為於夫羅麾下的附庸勢力,在聯軍中的地位大不如前。
經此一戰,於夫羅聯軍元氣大傷,折損五萬餘兵馬還在其次,最致命的是糧草和牛羊損失慘重。除塞北城、黑狼峽和朔風口等關隘中暫存的糧草之外,蠻軍糧草幾乎損失殆盡,隨軍驅使而來的牛羊將近八成落到西涼軍手裡。
這就意味著,將近十萬蠻軍逃出北地郡之後,首當其衝要面對糧草供給的難題。而今失去糧草和牛羊的蠻軍,將近十萬步騎每天人吃馬嚼之下,所需糧草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最為要命的是,退出北地郡的蠻軍駐紮在南匈奴的領地上,而南匈奴各個部落的糧草眼下都不寬裕,根本無力供給大軍征戰所需。由此蠻軍此前的大好形勢一去不復返,原本攻城拔寨無往不利,如今一戰之下大敗至此,丟盔棄甲,糧草輜重盡失。轉眼間,蠻軍此前劫掠的財物和奴隸得而復失,處境十分艱難,可謂進退維谷。
蠻夷出兵征戰不同於漢軍,他們攜帶的糧草歷來都不多,大多是帶上足夠戰馬食用的草料和少量糧食,大部分食物還是隨軍而來的牛羊牲畜。長期以來,蠻夷征戰有個鮮明特點,那就是前線打仗,後方放牧,隨軍蓄養的牛羊牲畜就是他們日常所需的食物來源。
戰前,為了保證此次攻打涼州之戰的順利進行,於夫羅和各部首領籌集了不下五萬頭牛羊牲畜,藉此作為大軍糧草所需。沒想到一場大戰下來,正面戰場失利,大營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