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步三回頭地望著大將軍府正堂,實在想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巨大的改革。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自家主公不滿。恰恰相反,今日奉命前來參加議事的文臣武將都得到了超過預期的封賞,除了加官進爵,李利還另行賞賜了他們大量金銀財帛和新建的府邸,以及上千名容貌俊俏、身姿婀娜的美女。賞賜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實為李利掌權以來最豐厚的一次論功行賞。據說,北城那片荒蕪的土地上新建了上百座府邸,全是新式建築,三層閣樓,四進院落,此番得到侯爵賞賜的文臣武將每人都有一座新府邸,原來的府邸則全部收回大將軍府名下,重新修繕後另有大用。
是以,一眾文武官員沒有理由對主公李利不滿,而真正受到不公平對待之人則是滕霄、郭汜、樊勇、滕羽、李徵、李蒙、梁興和韃魯等一大批最早跟隨李利征戰四方的將領。此次他們名義上加官進爵,秩同九卿,可謂是功成名就,可實際上卻是有名無實,徹底被擠出主力戰營,淪為戎守邊塞的戍邊將領。然則,令眾人大為不解的是,當眾人都替他們鳴不平之時,滕霄、郭汜、滕羽、段煨等人卻神色自若,表情坦然,顯得異常冷靜,彷彿一切都在預料之中,表現出欣然接受的姿態。
正是由於這些受到排擠的將領極其詭異的舉止,才使得一眾同僚倍感壓抑,明明滿懷疑問,卻又不便說出口,惟恐言語失當觸及這些失意將領的敏感神經,繼而招致無妄之災,自找沒趣。
與大多數文臣武將不同,李玄、賈詡、李儒、郭嘉、魯肅和周瑜等寥寥幾人反倒顯得很輕鬆,因為壓在他們心頭許久的一塊大石終於要被搬開了。儘管他們之中知道原由的人並不多,真正介入其中的只有一人,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從自家主公此番一系列的安排之中看出一些端倪,而這也是他們曾經多次向李利提出的重要建議。此前一直被李利擱置一旁不予理會,此番卻是正式擺上桌面,終於開始著手佈置全域性了。
只不過此次軍隊調整幅度之大,調動之徹底,卻是大大超出賈詡、李儒和魯肅等人的預料之外。他們原以為滕霄、滕羽和韃魯等人戎守邊境就足夠了,不承想郭汜、段煨、李蒙和李徵等一批西涼舊將和主公李利的嫡系家將也在調整之列,而且看起來他們之前已經得到授意,完全同意這般安排。
正是由於他們這些被調整的將領積極配合,才使得這場顛覆性的軍事變革得以順利推行,雖然出人意料,卻並未引起動盪,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逐步落實。
第823章 天地變色
三月三,李利率領五百衛隊前往婁底原祭拜東征將士陵園。
此時,距離婁底原之戰結束已有一個月。
當初剛剛冒出綠芽兒的婁底原,而今已是一片翠綠,尺餘高的茅草和青蒿綠茵茵的,四周山林綠樹成蔭,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大戰結束時,李利曾命賈詡負責修建婁底原陣亡將士陵園,計劃一個月內竣工。
是以,賈詡在戰後立即著手修建墓園,先後抽調六萬將士、動員十餘萬青壯大興土木,將整座北面山坡修建成階梯狀分佈的墓地,而後將婁底原上戰死的二十餘萬將士悉數安葬於此。
兩軍陣亡將士的墓園不同之處在於,盟軍陣亡將士在陵園東面,下葬時相對簡單一些,草蓆裹屍殮葬,墓園也顯得相對簡陋許多。
與之相對的是,西涼軍陣亡將士安葬在西邊,也就是靠近函谷關這邊。全部以白麻殮屍,入棺下葬,墓園修得相對講究,每個墓地邊緣都移栽著六棵或八棵松柏小樹。每隔五十個墳冢便有一塊青石碑,正反兩面依次篆刻著他們的名字和簡要生平,每人不過十字而已,卻能讓人知道他們是何來歷,便於子孫後輩前來祭拜。
即便如此,這也是個十分浩大的工程。為了完成李利交付的使命,賈詡聯合弘農太守、左馮翎太守、潼關守將以及尚書令李玄,從長安、左馮翎和潼關周邊臨時徵調上萬名石工刻匠,歷經大半月晝夜不休,方才篆刻出來。其間,還抽調上千名郡縣小吏前來幫忙,將陣亡將士與軍中提供的陣亡名冊逐一辨認對照。以免出錯。此外,有一部分石工刻匠識字不全,很多生僻的漢字他們都不認識,只得文士們寫出來,以供他們照著樣子刻上去。
除了這些相對複雜的工序之外。餘下都是力氣活。在北山腳下修建青石祭臺,並在祭臺下方東西兩面建造十八個涼亭,還有便是移栽兩百多棵兩人合抱粗的松柏,將整個陵園裝飾一番,點綴得肅穆而清幽。
而這些繁瑣的事宜都是按照李利的吩咐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