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頻吹聰虺ぐ捕�哦�ァ�
“啊啊啊”
隨著數萬百姓此起彼伏的驚呼聲山呼海嘯而來,站在城樓上觀望的少年天子劉協,終於看到了身軀龐大無比的毒龍。頓時,他周身顫抖不已,扭頭就跑,邊跑邊大聲疾呼:“救駕!”
可惜劉協終是沒能逃離城樓,被數名甲士架著走下城樓,顫顫巍巍的站在城門口,迎接李利漸行漸近的鑾駕。
這一幕並不是李傕之前交待的場景,按照此前預定計劃,天子劉協只要站在城樓招呼一聲即可,不用親自出城迎接。然而,城樓上的一眾金猊衛將士眼見劉協要跑,便順勢將他架到城門前,戰戰兢兢迎接李利的車駕。
第554章 將軍府美女如雲
(臨近月末,求月票!)
午後,烈日當空,熱情似火。
當長安城內外數十萬軍民仍在城門前瞻仰毒龍真容的時候,李利已經走下鑾駕,重新騎著驊騮滷奔將軍府而去。
與此同時,一眾失魂落魄的文武百官護送嚇得尿褲子的天子返回皇宮,而大司馬李傕則留在城門前主持秩序,以免造成混亂。
毫無疑問,李利失言了。
在此之前,他在官道上信誓旦旦地說回城面聖,可是他進城之後根本沒有正眼看過天子,只有揖手一禮,就算是面聖了。而後,他顧自乘坐鑾駕入城,待走過正街即將抵達皇宮時,他突然下車就走,徑自返回將軍府。
不過這一幕並沒有引起百姓的關注,只有為數不多的有心人留意到李利這番怪異的舉動,從而聯想到很多事情,驚恐不已。
按照常理,天子鑾駕只有天子有資格乘坐,即便是有人功勳卓著,也只可與天子同乘鑾駕,斷然沒有臣下獨坐鑾駕之理。怎奈天子年幼,又懼怕出城後被人謀害,因此便遵行李傕的吩咐,鑾駕出城迎接李利,而他本人則留在城樓上等候。接下來的程式是,天子與李利共乘鑾駕入城,同往皇宮議事封賞。
可惜這一整套禮制今天都沒用上,或者說今天的主角只有一人,這便是李利,而天子則淪為陪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與之相反的是,天子今天表現得如此不堪,愈發彰顯李利威武不凡,而百姓們山呼海嘯的呼喊聲。眾口一詞:衛將軍萬歲!
如此場景,讓天子劉協情何以堪,滿朝文武將以何堪?
但是,李利此番作為卻是事先早有準備,完滿達到了預期目的。
至於他沒有入朝面聖,這也是李玄和李傕二人謀劃中的最後一步。因為他不能入朝面聖,至少今天不行,錯過今天隨時都可以進宮。
今天這番作為,其用意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要彰顯李利在西涼至高無上的地位。藉助屠龍之事收取民心。如果李利隨後進宮面聖,那城門口的一幕豈不是枉費心機,大打折扣?
只要李利進宮見駕,那就意味著他心虛,等於是向天子低頭。向文武百官服軟。如此一來,今日十里長街鑾駕之行必將淪為笑柄。反倒更容易遭人非議。被人詬病。
但李利現在乘鑾駕獨自入城卻也不進宮面聖,這麼做同樣會讓人議論紛紛。然而,這種議論卻是光明正大的討論,不用妄自揣摩,詬病非議。李利此舉擺明就是無視天子,無視百官。赫然表明他西涼之主的地位,不懼人言。
隨後,只要他沒有弒君篡位,登基稱帝。別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想都無所謂。反正李利要的是西涼民心,就是要讓西涼治下所有文武官吏都清楚,西涼之主是他李利,不是所謂的天子和朝廷。他沒有弒君,仍然奉養朝中文武百官,那是他仁慈,不願枉造殺戮。僅此而已。
當然,這個道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百姓們就不會得知其中的彎彎繞繞。因此,天子劉協眼下還是皇帝,還不能死,他依然還是除西涼之外其他諸侯的皇帝。但在西涼境內,他這個皇帝什麼也不是,就是個吃閒飯之人,說出的話非但不是聖旨,反倒淪為耳邊風,根本沒人聽他差遣。呃,也不盡然,起碼他還有三公九卿和一眾文武官員,或許這些老臣愚忠或是良心發現,仍然會遵從他的旨意。
經此一事,東漢兩百年基業近乎崩塌,大漢四百年江山傾覆在即。此刻之所以還沒有徹底傾覆,是因為劉協這個正統皇帝還活著,還沒死,否則大漢也就徹底滅亡了。
時局惡化到這等地步,可以說是瞬息驟變。在此之前,誰也沒想到局面會變成這個樣子,甚至朝中很多官員還憧憬著中興大漢,成為光武中興那樣的從龍之臣,留名青史呢。但這一切隨著李利屠龍之事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