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驍騎 作者:溜溜

你留守京師呢?”

飲了一口茶水,蔡邕微笑著問道。

李利聞言頓時身形一震,眼神中掠過一絲精光,隨之疑惑不解地道:“不瞞大人,小侄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大人能否為我解惑?”

蔡邕聞言微微一笑,輕捋著斑白的鬍鬚,目光深邃地看著李利。

“賢侄,在我府上,你不算外人。何況你與小女詔姬年齡相若,又與我蔡家有恩,因此我們之間不必以官職相稱,顯得太生分。雖然老夫的年紀比你父親還大上一些,但逝者為大,你就叫我叔父吧。老夫與你二叔李傕同殿為臣,官職相當,你叫老夫一聲叔父,老夫還是擔得起的。”

“呃,如此甚好!小侄早有此意,只是我生性魯莽,不敢造次,生怕有損叔父聲譽。今日蒙叔父不棄,小侄得償夙願,當真是生平之幸事。叔父在上,受小侄李利一拜!”

李利受寵若驚地起身跪地,恭敬地拜道。

不過他跪地俯身的一瞬間,心中卻暗道:“蔡中郎,我李利可不是隨便認親戚之人,這一拜是給我未來的岳父準備的,如今你提前預支了也行,反正都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事實上,李利最近之所以不去參加朝會,就是不想給十歲的小皇帝和董卓下跪,此前他一直是身著甲冑前去,但也不能總是如此呀。

所以他乾脆向中常侍李儒告假,不去早朝議事了,這樣一來,倒是耳根子清靜了不少。

至今為止,李利還沒有給任何人下跪過,蔡邕是第一個,也是李利心甘情願跪拜之人。

畢竟蔡老夫子中年得女,妻子產下蔡琰之後,沒過幾年就病死了,他獨自把女兒撫養chéng rén也不容易,理當受此一拜!

當然,李利現在還不敢貿然提及看上蔡家女兒之事,否則蔡老夫子肯定會當場發飆,那可就雞飛蛋打一場空嘍。

按照大漢禮制,直系親屬病逝後,子女需守孝三年,而妻子和妾室則是守靈三年。

如今蔡琰的夫家死了一年多,還有一年多的守靈期限。

若是李利此時向蔡老夫子提及愛慕蔡琰之事,那無異於自取滅亡,此後恐怕就與蔡琰無緣了。

只要蔡老夫子還活在世上,那李利鐵定沒戲,趁早絕了這份心思。

老夫子之稱謂從何而來,不就是守護禮制和祖宗之法的老頑固嘛!

“好、好、好!文昌啊,老夫一直期盼著能有一個後繼之人,不成想如今卻有了你這個侄兒,老夫高興啊!來人哪,吩咐下去,今日老夫要為文昌設宴,我們叔侄倆一醉方休!”

蔡邕或許是年齡大了,愈發盼望後繼有人,既然把李利禮節性的跪拜,當做認親之禮,還要大擺筵席,慶祝一番。

“來人,去把詔姬和利兒的表妹陳鈺姑娘一起找來,今天是家宴,讓她們不必避諱。”

蔡邕高興之餘,再次吩咐道。

這次他確是把一直閉不見客的蔡琰也召喚過來,可見他當真是沒拿李利當外人,儼然如同親侄兒一般看待。

開懷大笑之餘,蔡邕對李利說道:“文昌,董太師之所以不派你隨軍駐紮安邑,實則想削弱你二叔李傕的兵權。當然,這並不是說太師不信任李傕,而是他作為主上的馭下之道,不得不如此,適當的防範必不可少。

而你與李傕因家事不和,另立門戶,確是給了董太師可趁之機,於是他順勢將李傕麾下最具戰鬥力的龍驤營劃到你的名下。這樣以來,即便是李傕心生不滿,卻也只好忍下這口氣,因為你是李家三代之中的嫡長子,接掌李家部曲龍驤營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只不過龍驤營驍勇善戰,放在城外駐紮卻是有些可惜,無用武之地;時間長了,怕是將士頹廢,士氣低迷,戰力必然大減。

文昌,你對此有何想法?”

李利看得出蔡邕所言不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當即他也不再掩飾心跡,直言道:“叔父言之有理,小侄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小侄一直想帶領龍驤營外放到其它郡縣,否則就荒廢了龍驤營的戰力。如果能夠獨掌此軍,哪怕是遠赴邊陲郡縣也無所謂,只要擁有一定的決定權,我必能闖出一片天地,建功立業!

只是眼下我軍並無戰事,各地都很太平,而關東各州郡又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根本插不上手。徒呼奈何呀?”

“呵呵呵!文昌勿憂,既然我們已是一家人,叔父豁出這張老臉,也要給你謀得一個好差事!”

蔡邕笑著安慰李利道。隨即他審視地看著李利,沉默了好一陣子,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