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後,李玄接著問道:“主公,大戰迫在眉睫,不知主公打算如何對敵?”
李利劍眉微動,眼神中殺機陡現,神情冷峻地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屯!韓馬聯軍屯兵東山埡口,威懾我武威各縣,其最終目的還是想與我軍在埡口曠野上兩軍決戰。
此外,他們此來糧草充足,打定主意要與我軍打持久戰。
但是,武威郡可是我軍的根基之地,本太守決不允許他們在我武威郡境內如此肆無忌憚地屯兵。所以他們既然想與我軍決戰,那本太守就成全他們,率軍應戰!黑龍嶺之戰,讓我們將武威郡收入囊中,而今東山口之戰,卻決定著我們最終能不能在涼州站穩腳跟,實乃關係著我軍生死存亡的大戰。
此戰若勝,那我武威軍就能與韓遂、馬騰二賊分食涼州各郡,成為實力不遜於二賊的諸侯勢力。
此戰若敗,大事休矣,我等將······。”
李玄不等李利把話說完,便插話說道:“主公不必擔憂。如今我軍兵強馬壯,擁有四萬多步騎,戰將百員,大將數十人,兵鋒正盛。此番與韓馬聯軍正面決戰,縱然是敗了,也能將韓馬大軍打殘,讓他們實力大損,元氣大傷。最壞的結果就是,武威郡得而復失,我軍仍舊能夠撤往休屠荒原或是張掖屬國,絕對不會就此敗亡!
更何況,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全軍自主公以下全是年輕將領,汲取教訓之後,只需一年半載便可東山再起,再現雄風!
所以,主公不必顧慮其它,儘可率軍與韓馬大軍決戰,勝則可喜,敗亦無妨。主公敗得起,可是韓遂和馬騰一把老骨頭卻敗不起,一旦戰局陷入僵持鏖戰之中,他們這些狡詐之徒必然有所顧忌,既而滋生內亂!”
聽了李玄這番話,李利深以為然,心中大定,信心倍增。
直到此時,李利赫然發現李玄極具戰略眼光,大局觀很強。
或許李玄臨戰應變能力還有所欠缺,也沒有算無遺算之能,但他絕對是個長於戰局謀劃和戰略策劃的謀主,更是一個治政大才,實屬難能可貴之大賢。
一瞬間,李利想起曹操身邊也有這樣一位謀主,那便是潁川荀彧。
透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李利發現李玄之才確實與史冊中記載的荀彧很相似,政務能力極為突出,擅長戰略謀劃。唯一不同的是,荀彧忠於漢室,而非忠於曹操;而李玄則是全心全意效忠於他李利,以身家性命相托,更將自己唯一的妹妹李欣託付給李利。只要他李利不死,李玄斷然不會棄他而去,另謀出路。
說實話,李利之前聽到韓馬聯軍已經攻入武威郡境內之時,心中確實有些慌亂。只是憑著自身過硬的軍事素質,硬生生地佯作出一副臨危不懼的樣子,藉此穩定典韋和李玄之心,實際上他自己心裡卻很忐忑。
然而,透過與李玄這番論戰,李利心中徹底鎮定下來。他有絕對的信心與韓馬一戰,最壞的結果是與韓馬大軍拼個旗鼓相當,兩敗俱傷。倘若臨陣之時陡生變化,那結果將會······。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郡府點將,五虎出籠
姑臧城郡守府。
正午時分,李利麾下眾將領齊聚大堂。
大堂上首,李利端坐於主位,嘴角含笑與眾將領說著話。
少頃,李利收起笑容,輕咳一聲。
頓時,堂下眾將領紛紛危襟正坐,屏息噤聲,注視著李利接下來的舉動。
但見李利滿臉平靜地看著堂下眾將,臉上看不出一絲喜怒,雙眸深邃如深潭,莫測高深;既而擺手示意李玄簡述東山埡口的戰事。
李玄得到命令後,起身朝李利躬身一揖,朗聲說出東山埡口的突發戰事,隨即說道:“此次韓馬聯軍,據說是馬騰最先發起的,並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隨後,韓遂又聯合上次黑龍嶺大戰中僥倖逃得性命的候選、梁興和張橫等三路小諸侯,共同出兵攻入我武威郡內。
據斥候探報得知,此番馬騰出兵三萬,其中有兩萬戰騎和一萬步卒;韓遂出兵四萬,其中有兩萬戰騎和兩萬步卒;候選、梁興和張橫三人實力較弱,此前又被我軍殺得大敗,兵馬折損不少,此次三部合在一起出兵一萬兩千餘人,全部為戰騎。因此,此番韓馬聯軍仍以韓遂為主,馬騰副之,其他三路兵馬僅是陪襯,敗逃殘兵,不足為慮。聯軍共有五萬兩千餘戰騎,三萬步卒,兩天前攻破東山埡口,現駐紮埡口西邊的山腳下,也就是我軍原來的營寨之上。”
隨著李玄的話音落下,大堂內的眾將領紛紛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