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站在王允面前的陳宮卻是面紅耳赤,羞憤難當,氣得腮幫子鼓鼓,卻又無可奈何。
眼下滿朝百官皆以王允馬首是瞻,何況他又高居太師之位,攝國輔政,大權在握。而今王允出爾反爾,斷然否決了昨夜商議的事情,陳宮縱有百般理由,卻也是徒勞,無力迴天。
而且,王允開口否決奏疏,反倒顯得陳宮自作聰明,不識時務,蓄意顯擺強出頭,結果卻灰頭土臉,惹得一身搔。此等窘迫之境,致使陳宮羞憤不已,恨不能當即拂袖而去,免得丟人現眼。
眼看百官們大多附和王允之言,而皇帝劉協也頗為意動,似有應允之態,陳宮頓時心急如焚。隨即他固執己見地大聲說道:“陛下、太師,李利、李傕和郭汜等人皆是西涼上將,手握雄兵,驍勇善戰,實力極為強大。如若不赦免他們的罪行,那就是把他們往絕路上逼,一旦他們被逼無奈起兵**長安,局勢將不可收拾。長安城雖然高大堅固,卻也擋不住十餘萬西涼大軍的強攻,倘若他們狗急跳牆,晝夜攻城,那陛下和臣等百官恐怕又要危在旦夕,姓命難保啊!”
王允對陳宮之言充耳不聞,不屑地搖搖頭,當即信心滿滿地大聲道:“我有奮威將軍呂布,何懼西涼賊軍!”
王允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使得百官們紛紛附和,從而促使皇帝劉協欣然應允了王允之言,當即下旨號召天下虎賁之士誅殺李利、李傕和郭汜。除了他們三人之外,牛輔、張濟、樊稠、段煨以及潛逃出城的董越、董璜。李儒等人也赫然出現在通緝捕殺的名單之中。
眼睜睜看著王允一手遮天,陳宮大失所望地低著頭退回原位。站在百官之中,他滿臉黯淡憂慮之色,顧自搖頭嘆息,既而閉上雙眼,緘默不語。
“啟稟太師,蔡中郎在正陽門請求為董卓收屍下葬!”
正逢退朝之時,但見臨時擔任陷陣營校尉,大病初癒的魏續等在大殿門口,恭聲稟報道。
“蔡中郎蔡邕?”王允在百官簇擁之中,聞聽魏續之言,不由得沉吟一聲,既而勃然大怒道:“大膽蔡邕,竟敢為董賊收屍,此乃助紂為虐!先前老夫顧念他是先帝舊臣,寬恕他私通董賊之罪,如今他卻執迷不悟,公然無視陛下詔令。魏續,即刻抓捕蔡邕入獄,如其反抗,就地處死!”
“諾,末將領命。”聽到王允的命令,魏續抬頭看了一眼呂布,見他輕輕點頭後,隨即欣然領命,大步離去。
“太師,蔡邕老大人對陛下忠心耿耿,豈是謀逆之人?何況他乃當世大儒,門生故吏頗多,如若殺之,恐怕會遭人非議。”再次看到王允居然殺氣如此之重,動輒就下令殺人,陳宮忍不住再次諫言道。
“公臺不必多言。蔡邕此前便與董卓交往甚密,又是賊將李利的岳父,如今更是目無法紀,光天化曰之下公然索要董卓屍身下葬,罪不可赦,理應殺之!”王允看也不看陳宮一眼,語氣絕決地厲聲道。
陳宮見王允一意孤行,根本聽不進去諫言,隨即埋頭跟在王允身後,再不多言。不過他眼底的憂慮和失望之色愈發加劇,神情頗為不安,眉宇間還有一絲於心不忍之情。
世人皆知的大儒蔡邕,竟被王允定為董卓同黨,並下令就地誅殺。王允到底怎麼了,怎會一夜之間變得如此嗜殺,反覆無信?
當天色大亮之際,蔡邕終於把所有書簡拾掇完了,足足裝了十八個大木箱。
其間,李摯一直給蔡邕掌燈,隨後一箱箱地封存,再把木箱搬進地窖。直到窗外大亮之後,他才恍然發現收拾書簡居然用了一整夜時間。
存放好書簡後,李摯當即不再耽擱,帶上蔡邕越牆而出,離開蔡府,直奔龍驤李府而去。
不料,途徑正陽宮門時蔡邕看到懸掛在宮門上的董卓屍首,頓時停了下來。隨即他徑直走向宮門,要去祭奠董卓,任憑李摯如何勸解都沒用,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走到宮門口。
不成想,蔡邕在宮門下越哭越傷心,居然要求守衛把董卓屍首的校尉解下屍體,他要為董卓殮屍下葬。幸好那名校尉認識蔡邕,不敢動粗,也沒有為難他,只是好言勸說他離開。
但蔡邕的脾氣實在是太倔了,固執己見,執意要為董卓收屍。結果,那名校尉對蔡邕無可奈何,不能打又不能罵,只好安排甲士看著他,隨後校尉翻身上馬前去皇宮方向稟報。
在距離宮門不到五十步的圍觀人群裡,李摯赫然混在其中。他對蔡邕這般出人意料的舉動頗為不解,剛才他若不是顧及李利將蔡邕毫髮無損帶回去的命令,當場就打暈蔡邕,然後帶他出城。豈料他稍稍猶豫之時,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