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1 / 4)

小說:宋師 作者:隨便看看

0。後來升河北總管司闢選鋒軍統制。再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這個是從五品官職。然後升為嘉州防禦使,從五品。初建御營,為左軍統制。建炎二年,升定**承宣使,這個是正四品的大官了。

所以,水滸傳裡面,有很多官職是錯誤的,如魯達的提轄,本身就是從五品大官,老實說,殺一個屠戶,實在不算什麼;而在許多地方,水滸顯然把團練使當作一個普通職官對待,地位還遠在總管之下,這顯然不妥。至於裡面出現許多都統制,統制,也是不正確的。

宋史職官七記載“諸軍都統制副都統制統制統領舊制,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制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名官自此始。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御前”二字,擢其偏裨為御前統領官,以統制御前軍馬入銜,秩高者為御前諸軍都統制,且令仍舊駐紮,以屯駐州名冠軍額之上。”

既然是建炎初前“未為官稱也”,顯然在北宋,就不可能有這些都統制、統制作為地方官存在。要知道,童貫伐遼,以种師道為都統制,作為全軍之首,這些相當於司令一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可比。作為地方武官,出戰的是總管、鈐轄、都巡檢、都監之類。同時,由於王安石實行了將兵法,還應該有正將、副將、預備將這類的職官出現,這些才是作戰武官。

水滸結尾的時候,是這樣封官的: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制,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歷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裡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制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宋朝的官制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制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麼,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制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制(1116年前),政和官制(1116至1131)和紹興官制(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