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4日,湊足了“救命錢”的安然母親,就民事賠償部分與崔一平的家長達成調解,安然賠償死者崔一平父母40萬元,崔家自願撤訴。3月22日,法院對安然的刑事部分作出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一審判決,但對於崔一平的父母要求北京大學的賠償,法院認為,北京大學不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合適被告,駁回了他們對北京大學的起訴。
至此,這起備受關注的北大學子殺人案塵埃落定。
心理專家認為,根據安然的表現可以基本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最嚴重的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可稱為“極端自戀”。在極端自戀者心中,他只把自己當作人,而其他人都是“物”。在宿舍這樣狹小的空間裡,每個人都最大限度地暴露在別人面前,對於追求完美的自戀患者來說空間和心理上的安全感都降低了,使得他更關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對其他人的感受嚴重缺乏同情心,“感同身受”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講是非常陌生的,這使得他可以毫不猶豫地去傷害其他人。
現代文明的教育就是為了使青少年學生涵養正氣,培養健全完善的人格,從而學會自尊及尊人,自愛及愛人,自強及強人。反思我們的教育,不難發現恰恰缺乏了做人的教育,缺乏善待生命的教育,缺乏相應的守法教育,缺乏應對危機的心理教育。
安然的母親曾向司法機關要求對安然進行精神病學鑑定,檢方提供的一份精神病學鑑定結論稱,安然屬於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但是,安然卻是一個社會病人,而且病入膏肓。他首先應該得到的是教育的救贖,心理的醫治,最終才是法律的制裁。然而,我們卻失掉了教育的先機,作為孩子的父母、教書育人的師長難道可以免責嗎,作為厚德載物的高校難道可以免責嗎?
第三章 堅石詐騙案獨家解密
2006年3月17日,因在京城製造“堅石”詐騙大案而轟動一時的堅石房地產經紀公司法定代表人于波及其女友蔡敏,在北京市高階人民法院終審被判處無期徒刑、沒收其全部個人財產和有期徒刑10年。歷時2年的堅石案最終落幕。
與法院一審時各大媒體記者蜂擁而至摩肩接踵的景象截然相反的是,北京市高階人民法院非常低調地審結了這起備受關注的大案。在終審宣判時,沒有任何媒體跟蹤採訪,到庭參加終審判決的除了法官和一位年輕的辯護律師外,只有本文作者作為法院工作人員參加了宣判的全部過程。
這起沸沸揚揚的大案的結局,與其說是低調,不如說是冷清。而於波和蔡敏彷彿已經預知了終審被維持原判的結果,他們在整個宣判前後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直到宣判後被押上警車,悄悄融入東二環熙熙攘攘的車流裡,在北京春天的第一次沙塵暴來臨之前,朝著郊外的監獄緩緩駛去。
彷彿這個春天的第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大風起時,所有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掩面而行,家家關門、戶戶落鎖。當風停沙落,一切都變成歷史的塵埃,桃花紅梨花白,一樹煙柳就染暖了京城春天,此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忘記了沙塵暴曾經肆虐橫行。就像于波掀起的房產中介的這起沙塵暴,2005年還是怨聲鼎沸,但到2006年春天,當本案真正終結的時候,曾經關注這個案件的人似乎已經忘記于波,忘記“堅石”,就像忘記我們人生中擦肩而過的一個過客。
堅石詐騙案,一粒塵埃引發的沙塵暴。現在於波就是這樣一粒落地的塵埃,儘管他的公司的名字曾經叫作“堅石”。
但是北京還會不會出現坑害數百名業主的第二個堅石呢?客戶在房屋租賃過程中如何避免上當受騙?堅石案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
潘石屹旗下的堅石,一塊著名的燙手山芋
堅石詐騙案之所以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其實人們真正關注的不是于波和他的女友蔡敏,他們只不過是一個房地產中介裡的小小沙塵。人們真正關注的,是頻頻在各種媒體上露面的地產大亨潘石屹。作為中國房地產界出鏡率最高、知名度最高的地產商,與潘石屹有關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是媒體追逐的物件,何況正是潘石屹註冊了堅石公司,他本人就是堅石公司的第一任法人,他的弟弟接手後轉讓給了于波,而於波在詐騙的過程中對外宣稱公司的法人是潘石屹的弟弟潘石堅。因為潘石屹的名人效應,于波矇騙了很多人,所以,堅石出事之後,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有一點幸災樂禍的味道,他們巴不得名聲赫赫的潘石屹出點什麼新聞,以此增加報道的閱讀量。基於這個不為外人道的因素,眾多媒體把一起司空見慣的詐騙案炒作成了2005年京城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