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上要進山溝了,開不了車就找來一個蒙古族的老頭兒。用馬來拉人拉東西。過河的時候,馬失前蹄,把我和行李都給撂河裡去了。到了那個礦點,一檢查還要往裡頭走,走了七八里地吧,前邊一片片綠的紅的挺好看。書本上講過,鈾的次生礦氧化以後,特別鮮豔,所以我們特別高興,以為發現鈾礦了。到了前邊一看,那是石頭上的綠苔,襯上些紅色東西,根本不是什麼鈾礦石。又上到山頂上打些標本回來,這時候天就黑了。黑天的時候要回家啊,回精河縣還有七十公里,人家都會騎馬,我不騎這70公里怎麼辦啊,就那麼硬著頭皮弄到家了。咱們小組三個人,我是中國人,大學生是蘇聯人,那個老帶隊的是蒙古族,語言也不通。生活習慣也不行,比如吃的,吃個餃子他連醬油都沒有,只給你擱鹹鹽面兒。還老吃羊肉,我們都不習慣,更不用說天氣的炎熱和寒冷非同一般了。好在那時候年輕啊,就憑這股熱情,領導叫幹啥就幹啥,從幹中學吧。我那時候是技術員,每天把勘察的路線分好了,晚上回來,每個人的路線我都再檢查檢查,算算筆記本,看有什麼情況沒有。真正的找礦員更要苦啊。他們都是一些抗美援朝歸來的戰士,那些小夥子挺能幹的。

楊士文說,新疆剛開始找到的第一個含鈾的礦山,就在伊犁。這兒的礦成形,而且是中國第一個礦床。這個礦床最早的情況是人家蘇聯人來的時候就帶來的。在相鄰不遠蘇聯那邊也有礦床,40年代,那時候蘇聯有搞鈾礦地質工作的,把這情況搞出來了。有個叫明司基的地質學家已經在伊犁的達拉地取過樣,發現有萬分之五以上含量的鈾異常,所以後來根據這一情況成立了勘探隊,很快抓到了礦床。蘇聯剛開始是和我們合營,礦搞出來以後,有一部分要給他,拿來頂他們的工資和儀器裝置方面的花費,而且這裡離他們近,將來挖出鈾礦來運輸也方便。但幹一幹他看不太對勁,不是那麼樂觀,以後就改成中國自己搞了,由他來當顧問。那時候中南成立了一個三○九,新疆成立了一個五一九,西南又成立了一個二○九大隊。二○九大隊沒有技術頭兒,三局調我到那裡去,當地質科長。地質科長就是總工程師,是中方技術負責人。我們隊上的地質專家叫依格里,大高個兒。專家們都還不賴,在外生活很隨便。晚間同我們打撲克,他出主意,誰輸了,要把贏的背起來,圍繞帳篷轉一圈。他個子大,我們中國人小,你背不動,他就笑啊。可一到了烏魯木齊,他們鬍子一刮,領帶一系,那就很正規了,他跟我們再見面就跟不認識一樣。不過,關係還是挺好。冬訓期間,不出隊了,波波夫、吉列佐夫就給我們講課。1955年這一年基本上是蘇聯專家怎麼弄的,咱們就怎麼弄。包括佟城,他是中方負責啊,他也不大懂。過了一年,他就有點門了。以後我們就基本上獨立進行工作了。

第28節:第八章 我們被“包圍”了(1)

第八章

我們被“包圍”了

烏魯木齊一時間熱鬧起來—— 想不引人注意都難—— 逢山爬山,遇溝趟溝—— 走黃羊小道,越戈壁大漠——連夜找回丟失的筆記本—— 每人都配了槍——滿山遍野都是手電筒的光—— 半邊臉變形了—— 蘇聯專家安慰我:你還是很勇敢的,你沒有哭啊!

50年代的烏魯木齊,遠不像一個省級大城市,簡陋的街道,簡陋的樓房,汽車行人都比較少。而由於五一九大隊調集的人馬陸續到位,烏魯木齊一時間便顯得熱鬧起來。黃頭髮的,黑頭髮的,中國人,外國人,行蹤又特別神秘,想不引人注意也難。去的人所拿的都是中央組織部的介紹信,上面只說是執行特殊任務,別人也不允許多問。因為新疆當時比較亂,所以經羅瑞卿特准,地質隊的人員還都配了槍。他們也不穿軍裝,衣服五花八門,年齡老的老少的少,除了槍,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裝置,時而一走好多天不見,時而又重新出現在了當地,更是顯得有幾分怪異。

曾卓榮也和楊士文一樣,分配到了新疆五一九大隊。1955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過後,他們先從北京坐火車到蘭州,同張獻金會合,再一起帶著一批找礦員、翻譯以及其他地質、物探技術人員,乘坐汽車向新疆進發。那時候從蘭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路還沒有修通。汽車是蘇聯賣給的那種嘎斯63車,顛起來能把人腸子給顛破了。他們把各自的行李放在車廂上的兩邊或中間,人坐在行李上,身上再披上大衣。從蘭州出發到烏魯木齊要走七天,每一天走兩三百公里不等,要看住宿點碰上在哪裡。一路上盡是戈壁沙漠,非常荒涼。一天顛簸下來,到了晚上,找到住宿點就睡覺,第二天一早就得趕緊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