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拿出來,佐證他的說法。
其實,周憲章的離間計,也不算高明。日本高階將領私通章軍,這本來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不過,周憲章這條計策實施的時機極為巧妙,正好打在了乃木希典的心坎上。
乃木希典一心想盡早與周憲章決戰,這讓他對任何遷延戰事的行為,從心底裡感到反感。神尾光臣的謹小慎微,本來就讓乃木希典很不耐煩,對這個參謀長早就心存不滿,早就想把他給撤換掉,只是,南方軍參謀長是大本營任命的,沒有足夠的理由,乃木希典也不能撤換。
更讓乃木希典惱怒的是,日軍好不容易攻取了嘉義,前鋒直達太保,臺南就在眼前,神尾光臣卻突然命令部隊後撤。這讓乃木希典完全不能接受。乃木希典對於臺南是一個大陷阱的說法,根本就不認可,他認為,以日軍現有的實力,即便周憲章把臺南當成陷阱,那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所以,凡是對神尾光臣不利的訊息,乃木希典都會下意識地予以承認。
這一次,河野龍橋帶回來這麼個訊息,不管真假,都讓乃木希典大為興奮。不管怎樣,先解除了神尾光臣的參謀長職務,把這個掣肘的傢伙關起來再說。
於是,乃木希典帶著河野龍橋,匆匆趕到彰化,解除了神尾光臣的職務,然後,下令全軍向臺南發起總攻!
乃木希典要報遼東的一箭之仇!
在遼東,他是喝了周憲章的稀粥才得以活命,不過,他卻把這救命之恩,看成了事周憲章對他的羞辱!
為了確保臺南作戰順利進行,乃木希典同時請求大本營,向臺灣增兵。
大本營在權衡利弊後,決定同意乃木希典的計劃,與章軍在臺南決戰。為此,大本營緊急抽調駐朝鮮的第五師團派出兩個聯隊,共八千人,增援臺灣。
甲午戰爭結束後,日軍參戰各師團都是損失慘重,這些師團回國後,補充了兵員,但新補充的兵員,訓練尚未結束,還不能形成戰鬥力。只有駐朝鮮的第五師團,雖然也有損失,但骨幹尚在,且一直在前方,始終保持著戰鬥力。大本營為了儘快解決臺灣,決定派出這最後一支王牌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