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定武軍,是甲午戰爭之後,清廷組建的一支新軍,這支軍隊不同於章軍,也不同於袁世凱在小站的新軍。
甲午戰爭結束後,清軍在戰爭中表現,不僅讓rì本人看不起,就連國內民眾,對這樣的軍隊也是嗤之以鼻。朝廷也意識到,清軍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於是,朝廷授意各方督撫,在自己的轄區內,試探籌建新軍,淘汰舊軍。一時間,新軍如雨後chūn筍。
不過,大部分的所謂新軍,都是新瓶裝舊酒,除了服裝上改得五花八門,實質的內容沒有什麼大的改觀。而朝廷對各地新軍的態度也不相同。大部分的地方新軍,都是各地自籌資金,朝廷不聞不問,甚至還處處掣肘,新軍的發展很是緩慢。
朝廷重視的,只有兩支新軍。
一是袁世凱的部隊,這支部隊和rì本人真刀真槍幹過,已經形成了戰鬥力,成了氣候,朝廷從這支部隊身上看到了希望。而且,袁世凱八面玲瓏,與滿清王公們關係密切,能和太后說的上話。袁世凱本人也是能力超強,這支部隊像模像樣,很讓滿清當局滿意。
另一支部隊,就是葉志超所部。這支部隊回國後,駐紮在徐州,按照朝廷的意思,也開始進行新軍整編。整編後的軍隊,被朝廷命名為定武軍。因為有端郡王的支援,定武軍要錢有錢,要槍有槍,且不論訓練水平如何,其裝備已經達到了大清國最先進的水平,部隊清一sè的漢陽兵工廠的88式連發步槍,配備野炮、山炮,甚至還有兩挺重機槍。官兵們拿的銀餉,也比其他部隊高出一截來。
至少在朝廷眼裡,定武軍是大清國的jīng銳。
把大清國最jīng銳的部隊派到上海來,僅僅只是為了對付幾個革命黨?
在朝廷心目中,尤其是在慈禧太后的眼裡,最大的威脅,不是以孫文為首的革命黨,而是以上海為據點的維新派。
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僅僅是剛剛起步,但是,在全國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維新派的活動,有兩個中心地帶,一個在běi jīng,維新派不斷向皇帝建言,希望贏得光緒皇帝的支援,發起自上而下的變法。而另一箇中心,就是上海!
上海是維新派的後院,在這裡,維新派利用《時務報》為宣傳陣地,大肆宣傳維新變法主張。各地維新活躍份子也匯聚到上海,開展集會,聚集力量。維新派在běi jīng的活動,得到了上海方面的強力呼應,甚至,很多zhèng fǔ官員也來到上海,與維新派人士相互唱和,上海儼然成了維新派的一面大旗。
在太后眼裡,維新派的後院,就是皇帝的後院!維新派試圖顛覆太后聽政的局面,促成皇帝乾坤獨斷,而皇帝也已經流露出對維新派的興趣,這就是說,皇帝要利用維新派,再次向太后的權威發起挑戰!
而上海道臺黃遵憲本人,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維新人士,甚至是維新派的核心人物!
朝廷以清剿革命黨為藉口,把定武軍部隊派到上海來,黃遵憲心頭不由得一陣冷笑。
太后老佛爺這是對上海道不放心了!
事實上,顏瓊林早已在昨天晚上就包圍了湖頭村,那個時候,湖頭村裡的革命軍毫無覺察。顏瓊林在當時動手,是最佳時機。
但是,來自兩江總督和朝廷的命令,卻是要他等到定武軍趕到之後,再一起行動。上面的意思是,要確保一戰剿滅革命軍,擒拿孫文。
黃遵憲知道,這是朝廷不希望上海道成此大功!
而且,朝廷甚至在懷疑,上海道的部隊,會與革命黨人暗通聲訊,放跑了要犯。
葉燾的部隊不是來增援的,而是來監視的!或者,更進一步,是來彈壓維新派的!
劉坤一依舊面無表情,作為兩江總督,上海是他的轄區,而在他的轄區內,有兩股勢力在暗中行動,對於革命黨人,劉坤一的態度是鮮明的,但是,對於維新派,劉坤一始終沒有明確的態度。
道理很簡單,是否支援維新派,是在太后和皇帝之間選邊!
劉坤一的態度,讓黃遵憲很是琢磨不透,這次定武軍進駐上海,表面上看,這是太后老佛爺對上海道不放心,其實,何嘗不是對兩江總督劉坤一不放心!然而,劉坤一的態度,依舊是模稜兩可。
劉坤一端起几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有些漫不經心地問道:“黃大人,我聽說,你已經抓了兩個革命黨人?”
黃遵憲搖頭苦笑:“劉大人,這兩個人沒有辮子,貌似革命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