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要打著明軍旗號的戰艦出現在武昌城前,恐怕都會引起轟動,對那些暗中仍懷念明朝的人也會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反正我們後顧無憂,漢水上游在我們手中,我們想走就走,誰也奈何不了我們。”
鄧名的話引起了一番討論,第一個出來支援的賀珍,他指出承天府已經多年沒有遭遇戰火,洪承疇在那裡開闢了不少軍屯,鍾祥裡有大量的商戶和工匠,若是能夠攻破應該能分不少東西。就算不去鍾祥,哪怕再稍微多走一段路,把近在眼前的宜城爆破了也好啊,來襄陽這裡消耗不少、得不償失,哪怕是為了彌補這一路上的損失也要再往前打一段。
郝搖旗也贊同這個意見,出征以來他兵力絲毫未損,反倒還有所增加:“這次我們迅速突破鄖陽防線一定出乎韃子意料,現在漢水空虛,我們不乘勝多打幾座城下來,下次再來的時候大概就不會這麼容易了。”
劉體純當然不會反對繼續進攻,固然炸不炸襄陽城牆他有絕對的自由,但他當然也願意這火藥消耗得更有意義,而且如果只是拿襄陽城牆做實驗,可想而知袁宗第他們是不會把火藥借給自己的,但若是攻打宜城、鍾祥的話,那他們就沒有不分攤成本的理由了,尤其是那個賀珍,劉體純覺得只要自己說一句:“不拿火藥出來就不分給你東西。”,賀珍就會乖乖地把他軍中的火藥雙手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