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戰,遲早還是會被清廷壓垮。
李定國覺得眼下形勢雖然危機,但總體來說並不比李自成藏身商洛、張獻忠蟄伏谷城時更差,現在闖營、西營兩軍還有實力,而且還擁戴明天子。明軍無論抵達何處,只要能夠佔領一塊地方就能補充兵力,只要滿清主力不來就能建立統治——儘管天下淪陷十分之八、九,但李定國仍然沒有絕望,依舊滿懷信心。
最近李定國聽說,呆在緬甸的永曆朝廷打算發一道聖旨給浙東的魯王,恢復魯王的監國的地位。據說這個打算還得到了首輔馬吉翔、黔國公沐天波的支援,認為此計妙不可言,能夠大大減輕流亡緬甸的永曆朝廷的壓力。
李定國苦於自己目前不在天子身邊,只能透過奏章極力表達反對之意。他知道永曆、馬吉翔君臣琢磨的無非兩條,第一是把禍水東引,公開表現出一副撂挑子不幹了的姿態,讓清廷的注意力集中到魯王那邊去;第二是刺激一下魯王和張煌言,讓浙東明軍覺得事情似乎大有可為,在東南地區轟轟烈烈地鬧上一場,同樣起到把清廷注意力吸引走的作用。
李定國覺得這個招數沒用。第一,永曆你撂挑子清廷也不會放過你,再說你也不是徹底不幹,只是丟擲去一個監國的誘餌,還沒放棄帝位對不對?第二,永曆的這一招會刺激到張煌言,張尚書對魯王忠心耿耿,肯定想大幹一場,為魯王將來問鼎帝位創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