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我現在很忙,軍營裡這麼多事都要我過問,哪裡有功夫陪他們兩個喝上個把時辰的茶?說一些毫無意義的君臣大義?按照正常的規矩,和其他投軍的好漢一樣,請他們吃飽飯,然後客客氣氣地送走。”
傳令兵走了,鄧名繼續和任堂、周開荒討論新兵的訓練進度,接著三個人就走出帳篷,鄧名要到校場上去和幾個負責訓練的軍官談話。
“提督可讓我好找。”正在鄧名忙著的時候,穆譚親自跑來了,剛才他去了鄧名的大營,結果撲了一個空,然後一直追到了校場這邊來:“那兩位先生氣壞了。”
“嗯。”這反應在鄧名的意料之中,不過他不認為這會給他帶來什麼特別大的麻煩,大不了就是得一個目中無人的評價,而且以鄧名現在的名聲,多半縉紳們還會替他說話,認為是這兩個年輕人水平不行,入不了鄧名的法眼;但如果帶上這些隨時可能開溜計程車人,那才是要命的事,到時候軟也不行,硬還會極大地損害自己在縉紳中的形象。
“他們嚷嚷著不肯走,一定要和提督當面說個明白。”
“來投軍的都是壯士,”鄧名不為所動:“如果他們不肯走,就安排他們住下、讓他們吃飽,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參加新兵甄別,不過我懷疑他們不願意。”
“提督。”任堂終於忍不住出聲了,雖然他也承認之前幾個來投軍計程車人沒啥用途,而且還目高於頂,認為他們是明軍急需的人才,但看到鄧名如此怠慢士人,還是有些不滿。
“一會兒再說。”鄧名制止了任堂的牢搔,繼續曰常的軍務。
一直忙碌到太陽下山,軍營開飯後,鄧名就把三個心腹少校都叫到他的營帳中,一起吃晚飯的時候鄧名繼續剛才任堂想展開的話題:“這些士人和任兄完全不同,他們沒有參加過軍隊,沒有上過或是見識過戰場,不懂得旗鼓,不知道如何計算輜重的消耗。我把重任委託給任兄,是看在任兄曾經手刃過敵兵,曾經帶隊轉戰千里,而不是因為任兄是個讀書人。”
“對,如果不是任兄這樣的,一般的秀才根本沒用。”周開荒立刻出聲表示贊同,在袁宗第軍中時,周開荒對讀書人也非常崇拜,闖營對士人同樣相當尊敬,如果有秀才投奔袁宗第等人,他們也會高興地招待。這種對士人的尊敬,源自於對知識的尊敬,也是文明的表現,在中國的歷史上只有極少數的野蠻統治者蔑視知識,以折磨迫害知識份子為樂的更是鳳毛麟角。
鄧名同樣很尊敬知識,不過他並不認為識字就是萬能的,而是認為專業需要細分,適合這些士人工作有很多種,如果沒有軍事知識那軍隊中就沒有適合他們的職位。周開荒受到鄧名這種思維模式的長期薰陶,對招攬士人出任明軍的軍職也沒有了什麼熱情。
“那也不能把他們視為一般投軍的軍漢啊。”任堂並非不清楚鄧名的態度,但還是頗替那兩個來投軍計程車人不平,更不用說他們二人還有名士的薦書。
“實際上,我認為我朝的縉紳還不如一般的百姓。”鄧名輕笑了一聲,說了句令三個夥伴都震驚不已的評語。
任堂立刻就不幹了,非要鄧名說個明白。
“哪天穆兄和周兄曾經爭吵過,爭論漕工是不是大明子民,”鄧名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說起了往事:“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朝廷的子民,一個人是不是為國效力了呢?”
不等三個人各抒己見,鄧名就給出了他的答案:“參軍流血,或是納稅,我認為這就是為國效力。”
在鄧名的印象裡,可能也就是外國人才沒有向政斧納稅的義務:“我不喜歡子民這個詞,相對來說,我跟喜歡國民這個詞,凡事服兵役、向官府納稅的都是平等的國民,就像都府的同秀才,雖然我和他們的位置不同,但這是因為機遇和能力問題,他們都和我一樣竭力支撐著朝廷和國家;而我朝的這些士人,他們到底為國家付出過什麼呢?”
“他們出仕輔佐天子。”任堂爭辯道。
“我並不認為當官是一種對國家的奉獻,何況他們好像還拿俸祿了。”鄧名又是一笑:“你們知道的,我高薪聘請讀書人去都府但老師,給孩子們同秀才上課,教他們讀書識字;我定下了很高的工錢,比你們的軍官的報酬還要高,但去的人並不多啊,好像只有一些童生應召了,主動來投我軍計程車人中,願意教書的一個沒有,人人都想做官。”
去當一個私塾老師——在很多人的理解裡,鄧名招募的那個教師就相當於私塾老師——顯然不是通侯之路。
“這些教師有很高的報酬,不過他們也要繳納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