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劉家軍,戰鬥力不容小覷,而新都城,經過高進和高玉娘這些日子的反覆建造後,已經變得牢不可摧,別說是十萬大軍,就是數十萬大軍,圍困三五個月,也未必能夠攻破新都城。
而只要新都城不破,派遣去另外兩個地方的劉家軍在接到訊息之後必定可以快速回援,到那個時候,裡應外合,指不定是誰吃了誰。
有火炮和火箭彈這兩樣守城的利器,劉涗的確沒有擔心被圍城的必要,只是派去大散關的將士,反而要擔心一個問題——當吳階死了之後,吳璘是否能夠鎮服吳階留下的兵馬。
這一點,除了要看吳璘自身的魅力之外,更要看吳階在最後是作如何安排的。
事到如今,南宋、金國和劉涗這三方勢力,真正角力的地方,反而已經不是新都城,而是大散關了!
最終大散關能夠被哪一方牢牢的掌握在手中,那就意味著,誰才是這場龍爭虎鬥的真正勝利者。
一時間,朝廷的飛馬往來,韓世忠不敢死等聖旨,主動上奏,尋求戰機。
而朝廷之中的大臣,也應為此事而分成了三派。一派自然是以趙構為首,認為金兀朮南下,是因為沒有滿足金國議和的條件,所以才會由此一戰,若是最佳的解決方式,自然是不管大散關,直取新都城,將劉涗掌握在自己手中,好跟金國人繼續談判。
而另外一方則是那些朝廷老臣,則一口認定,新都城不過是疥癬之患,反而是金兀朮這個人靠不住,若是讓其長驅直入,一旦巴蜀落入金兀朮手中,那麼極有可能金國不會再跟南宋搞什麼議和,本來嘛,金國是進不了屋子的強盜,如今大門都已經敞開了,還不直接到家中燒殺搶掠啊?
最後剩下的那一派,是人數最少,而且受到支援也是最少的主戰派,這裡面甚至還不包括幾個大將軍,都是些在朝中鬱郁不得志的武將在鬧騰。這些人提出的意見是兩面作戰,這純屬是在鬧著玩嘛,以南宋朝廷眼下的兵力,壓根無法承受兩線作戰,光是對付金兀朮的十萬大軍,若是沒有一個大散關在手中,韓世忠的兵馬未必就能擋得住。
再加上新興起來的新都城,哪怕就是這些鬧騰的武將都聽說過劉家軍火器的厲害,雖說那些威力巨大的火器搬運起來很困難,然而眼下火器的這些弊病,用來守城卻是一點都不違和,作為強攻一方的朝廷軍,必然會在這方面吃大虧。試問以南宋朝廷如今的軍事實力和財政能力,又有多少老底去填這樣一個無底洞?
所以說,朝廷裡的文臣武將雖說是分成了三派,但實際上前面兩個派別對第三派的人是合力打壓,也可以說是不理不睬,只因為只要是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去認可第三派的那種想法。
而作為主和派的皇帝趙構,加上他身邊的秦儈等人,讓堅持第一個看法的派系實力暴增,佔據了主要狀態。
可以說,趙構和秦儈獲得這次朝爭最後勝利,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除非出現什麼天大的變故。
就在這次朝爭即將結束,趙構等人眼瞅著就要獲得勝利,甚至於秦儈都已經擬好了即將下給韓世忠的聖旨時,這段時間以來一直駐紮在臨安的金國使節團,卻是突然求見南宋皇帝趙構。
這些時日以來,負責與金國使節團打交道的人是秦儈,當趙構詢問使節團求見的意義何在時,就連秦儈都是一臉的茫然,完全不知所以。
無奈之下,趙構只得同意使節團的覲見。當使節團的使者面見趙狗時,卻是說出一個讓趙構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來——金國皇帝完顏亶,授意使者,同意按照最初雙方約定的協議內容,簽訂兩國和平協議!
雙方最初約定的協議內容?
趙構等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那金國使者卻是在說完之後,直接出示了金國皇帝完顏亶的親筆手書,裡面極其明確的表述了完顏亶的意思,也就是說,兩國之間的合約,跟劉涗和新都城已經沒有半點關係了!
對於急於求和的趙構來說,這不啻是從天而降的餡餅,可問題是,金兀朮大軍逼近大散關,劉涗盤踞益州,兵鋒直指漢中,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完顏亶突然來這麼一齣戲,對於南宋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若是從正常的角度來理解,趙構有理由認為,這是完顏亶的緩兵之計,指不定這邊在簽訂停戰合約的同時,那邊金兀朮就佔據了大散關,緊跟著,長驅直入南宋境內,最終徹底的攻佔南宋。
這樣的判斷完全是有理論依據的,漢人數千年的戰爭史,總結出來的類似情況不勝列舉!
然而讓趙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