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這裡的混戰局面,生活在平靜的臨安府裡的老百姓們自然是不知道的。最近兩天時間裡,臨安府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訊息就是關於岳飛的。也不知道是這訊息打哪裡傳出來,但內容,卻是對岳飛很不利。
金宋兩國戰爭不息的緣由,在這個訊息之中,純屬是因為以岳飛為首的一批武將,為了個人的榮譽而導致的,正是因為這些武將想要建立軍功,想要一躍登天,才會接連不斷的挑釁金國,從而引來了金國大軍。
而今,金國的皇帝完顏亶和狼主金兀朮,都已經同意雙方議和,兩國劃江而治,可恨那岳飛竟然堅持不肯,就連當今聖上發去的聖諭,都被岳飛無視,以至於兩國始終無法從戰爭的陰雲之中走出來,連帶著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更是葬送了無數宋人的性命!
在後世,有個公交車定理,其大概的意思就是說,當人站在站臺上時,無論公交車有多擠,總是會嚷嚷說:再擠一擠,還可以擠;然而只要一離開站臺上車,成為車上的一員時,這些人立馬就會改口,說是:不能擠了,擠不下了,乘下一趟吧!
僅僅是轉變了一個位置,人的思想和行為就會發生徹底的逆轉,這個公交車定理,用在臨安城等遠離一線的老百姓身上,同樣是適用的。因為遠離戰場,所以人們不會去關心那些被金人所統治的同胞,在聽到一些不負責任的流言之後,老百姓們的心思也就逐漸認可了這些流言,認為的確就是像流言之中說的那樣,是那些以岳飛為首的武將,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更是帶給老百姓們失去家人的痛苦。
不過短短兩天時間,岳飛在臨安城等地的老百姓心中,形象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轉,從一個值得人們欽佩的民族英雄,轉而成為了一個禍國殃民的投機者,一個瘋狂的戰爭份子!
一時間,朝廷內部也掛起了一陣倒“嶽”的風,而這股風氣的出現,卻是讓趙構和秦儈暗暗高興。沒有什麼比這樣更好的結果了,即便營造出這樣一個結果的始作俑者,都對如今的言論表示滿意!
至於說趙構,他甚至等不及第一道令牌的禁衛軍返回,就接二連三的向著岳家軍發去了數道金光令牌,其意思毫無例外的都是,要求岳飛班師!
此時的趙構並不知道,岳飛跟金兀朮的戰鬥正陷入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決戰當中,他更不知道的是,如果岳飛成功的戰勝並且捉拿了金兀朮,那麼他這個皇帝,還有機會成為光復祖宗江山的一代明君!
或許趙構並沒有想過要成為一代明君,在他看來,只要自己能夠活的開開心心,那就足夠了,所以他才會同意秦儈的建議,多次,反覆的跟金國議和,哪怕為此付出再多的代價,他都願意。
一連十二道金光令牌,幾乎是在同一天就發了出去,趙構心中也在默默的盤算,若是這十二道金光令牌還不能將岳飛調回來的話,那麼接下來他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
按照秦儈的設想,若是岳飛實在是無法調動,那就只有動用武力才行,可如今朝廷裡唯一勉強可以跟岳家軍抗衡的隊伍,實在是半隻手都能數的過來。比如說,城防軍和禁衛軍或許能算是朝廷戰鬥力最強的隊伍,然而總不能派這兩支軍隊出去了,他們走了,誰來保證趙構的安危,誰來保證他秦儈的安危?
城衛軍和禁衛軍不能動用,那麼臨安之外又還有幾支隊伍能夠跟岳家軍抗衡呢?想來想去,趙構和秦儈也就只能想到張俊了。
或許如今能夠讓兩人放心,同時又勉強能夠對抗岳飛統領的岳家軍的唯一人選,就是張俊,為了保證能夠將岳飛調回來,趙構在給岳飛發去金光令牌的同時,也起草了聖旨,著人送去給張俊。
在聖旨之中,趙構首先就是肯定了張俊在抗金戰場之上的表現,給予了“應該”的獎勵,同時還將張俊比作為朝廷支擎天柱,一個勁兒的給張俊高帽子戴,最後才是要求張俊,要抓緊時間做出安排,或許不久之後朝廷就需要他去做一件“大事”。
的確,讓張俊帶兵去對付岳家軍,那可是一件對張俊,對整個南宋朝廷來說都相當嚴重的大事!
吳階病死,韓世忠變節,如果說岳飛再反,那麼張俊就將成為南宋朝廷碩果僅存的統帥,趙構和秦儈認為,張俊一定會非常喜歡這個身份的。
至於說另外一件讓趙構和秦儈感到揪心的,就是詔安劉涗。雖說他們派去了詔安使,雖說每隔幾天詔安使就會從新都城裡將最新的訊息送回來,然而從張浚到達新都城那天起,到現在為止,每一份資訊放在一起來看,幾乎就沒有什麼變化,也就是說,詔安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