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2 / 4)

一套硬壓的鐵甲。無論從攻擊和防禦上,在各國步軍之中,都算得上是翹楚之師。這支人數最為龐大的軍隊,兩軍共計三萬人,是原陽軍隊的絕對主力部隊。

遊騎軍的裝備,也已是完成得七七八八,騎兵當然是馬匹為先。兩軍共一萬五千名的遊騎兵,每人三馬。以為戰時交替使用,並且馬具齊全。有著後世才會出現的馬具,呂不韋相信,他們就算騎術不如匈奴。但是在優質馬具的輔助下,也必將不比之弱。

和選鋒軍一樣的硬壓鐵甲,就算是鋒利的銅頭箭矢,只要不是射中要害,也只是輕傷而已。但他們的武器,除了長弓鋼弩鋼頭長矛之外,還有著柄掌寬的直刃長刀。

這直刃長刀,走出於呂不韋的設計,他稱這似刀非刮的東西,為斬馬刀!

但可惜這刀生產起來,極為不易。一天也生產不出個把!所以整斤。遊騎軍,只有卒長以上之人,才有此等利器。

而被呂不韋定義為,冷兵器時代坦克的鐵騎軍,現在除了一人五馬。十支鋼

“口 ”以及那柄刀頭尺寬、三尺刀一丈三的鋼刃大刀之卵。丸再無他物!呂不韋計劃中的全身鋼甲、全馬著甲、斬馬刀,都已是暫時擱淺之中。

同樣的背麾軍也是如此,這三千名步戰坦克的命運,還沒有鐵騎軍的裝備好,因為他們是步軍,每人雖然配備了一匹駕馬,但也是為了日後拉裝備之用,才分發給他們這些步兵的。

除了這之外,可憐的三千背超軍士兵們,盔甲武器是樣樣皆無。

呂不韋無奈之下,只得再次來到郭氏鑄造坊,向三叔公吐起了苦水。

“你急什麼急!你自己看看這坊內,可有偷懶之人!”佝僂著身子。老得一塌糊塗的三叔公,大聲喝斥著呂不韋這位原陽將軍。

作坊之內,十幾個爐子都燃著熊熊烈火,數百的郭氏工匠,奮力揮舞手中鐵捶,向著鐵氈上砸去,耳朵裡全是錘聲,直敲得人腦袋嗡嗡發漲。

“三叔公,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是現在精銳軍隊的準備。都還沒有著落呢!您老可要知道,這三千背冤軍和兩千的鐵騎軍,可是原陽真正的王牌。等他們建立起來,這五千人的軍隊,就算是面對十萬之敵,也完全有著一戰之力啊!”呂不韋無奈之下,只得開始繼續述起苦來。

三叔公沒有好氣地再瞪昌不韋一眼。不耐煩地道:“這用你說,你把那些裝備樣式一畫出來,我就看出這兩支軍隊的厲害之處了。但是。你想過沒有,越是精銳的軍隊,裝備之上,就越是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必須要精益求精才好!”

呂不韋尷尬一笑,繼續不氣餒的道:“三叔公,您老人家就想想法子吧,讓這兩支軍隊早些完成裝備,咱們爺倆也好搞幾件合金武器,過過手癮嘛!”

面對軟硬不吃的三叔公,呂不韋不得不循循善誘起來。

其實軍隊的兵器,呂不韋一早已經選好了。背冤軍的武器只有一件,那就是大唐王朝天下無敵的陌刀!

而騎兵的近戰裝備,則是清一色的斬馬刀。這斬馬刀也是在唐代被廣泛使用,又名唐刀,或是叫做橫刀!

它是一種橫直單刃的單手武器。刀尖處略帶弧度,在前端收成一支鋒利的獠牙模樣,因為刀刃中有肉眼看不見的鋸齒,切割力極其可怕。加上又是厚背薄刃,刀口狀態,一旦被砍中,皮肉立即朝兩邊翻開。形成一道可怕的傷口。

橫刀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在唐刀的基礎上做了些改動,變橫直的刀脊為彎曲的弧形,這也就是所謂的日本武士刀了。

橫刀這種東西,是唐軍的制式武器,聽說略為笨重了些,否則也不可能一刀下去人馬兩斷。若被這樣威力巨大的武器砍中,任你武藝再高,也得躺下。

俗話說:武功再高,也悄飛刀;任你再吊,一磚撩倒。

力破十巧。生死搏殺,力量、速度、防禦才是關鍵。

其實說得直白一些,這橫刀根本就是後世,日本武士戰刀的老祖宗!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呂不韋驚訝的叫拜

想到橫刀孫子輩的日本武士刀。呂不韋才猛地想起了包鋼技術。

若是使用包鋼技術的話,別說一天製造出幾百把橫刀,就是上千之數,也並非什麼難事。

呂不韋馬上把這主義對三叔公說了。三叔公聽後,也是眼睛一亮,跑到一旁開始試驗起來。

過了不到半個時辰,三叔公就笑容滿面的回來了,手裡已是捧著五柄新打造的橫刀。

這橫刀以紅木為鞘,外面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