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霸沒有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彭小玉身上,對司馬懿這個玩翻了無數高手,最後奠定了晉朝根基的牛人,他有著足夠的警惕。他早就有放棄武關,退守上洛和藍田的計劃,只是當時鄧芝不肯,他才沒有堅持。現在,鄧芝認識到了魏軍的強大,不再堅持固守武關,同意退守上洛了,問題就變了怎麼撤。
武關到上洛二百八十里,這麼長的一段路,要撤退可不是一件易事。司馬懿前後有大軍七萬,按照魏軍的騎兵比例,他手下應該在七千左右的精騎,就算的後來的援軍以步卒為主,他手下至少也有三千多騎兵,攻城的時候用的全是步卒,騎兵一直在養精蓄銳,可是到了追擊的時候,司馬懿的騎兵就不會那麼安份了,他們一定會窮追不捨。
被三千騎兵追著跑二百八十里,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主意。這幾千殘兵可能一個也回不到上洛。
因此,必須有人殿後掩護。
誰來殿後掩護?魏霸想承擔這個任務。一方面,他要趁此機會插手武關道的兵權,另一方面,鄧芝的部下傷亡較大,無法承擔這個任務。
可是,殿後掩護也就意味著風險大增。要以兩千步卒來阻擊三千甚至可能是五六千的精騎追擊,這個任務的殘酷可想而知。
如果老爹或者師父趙雲有一個在這裡,魏霸不會有其他想法,肯定會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們。他們戰場經驗豐富,不像自己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可是現在,鄧芝同樣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他的經驗和自己一樣,都是旁觀而來的。
更重要的是,鄧芝多次提及諸葛亮,足以說明在他的心目中,丞相諸葛亮還是不可替代的人物。既然如此,魏霸就不能像對老爹那樣放心的將兵權交給他。他必須趁這個機會拿回武關道的兵權。
代價就是全軍覆沒的危險,甚至小命都玩完。
富貴險中求,每個人都知道這句話,可是真當身臨險境時,絕大多數人都會退縮,真正能勇敢的迎上去的人畢竟是少而又少。
魏霸多次權衡過利弊,可是當選擇最終到來的時候,他還是有些緊張。
鄧芝笑道:“怎麼才能給司馬懿一個驚喜,又是什麼樣的驚喜?”
“我們如果撤退,司馬懿肯定會派人來追。”魏霸按捺住緊張,極力讓自己的神態顯得輕鬆一些:“而且最可能派出的就是騎兵。我們現在只剩下三四千人,只要有三千騎兵追上來,就足以把我們殺得乾乾淨淨。”
鄧芝點頭同意:“那我們必須有反擊,不能為了逃而逃。”
“將軍高見。”
“那怎麼反擊?”鄧芝顯然有些遲疑,他也能品味這其中的利害得失。
“將軍苦戰多曰,還是我來吧。”魏霸偏過頭,看著鄧芝:“將軍,我部下的兩千人還是完整的,比起將軍的部下,有把握些。”
鄧芝的眼角顫了顫,緩緩的吐了一口氣:“那你可要小心些。”
“多謝將軍。”魏霸也暗自鬆了一口氣。
兩人商定撤退之後,立刻開始安排。武關和上洛之間,還有一個商縣,大概正好在武關和上洛中間。有縣自然就有城,有城,就可以暫避一時,以免被魏軍的騎兵攻擊。在魏霸到來之前,鄧芝已經將武關附近的百姓全部趕到了商縣。當時是為了不給司馬懿任何可用的人力、物力,現在看來倒有了另外一個效果,當他在武關大戰的時候,魏霸有可能利用那些商縣城裡的百姓加固城池。
魏霸和鄧芝的決定是利用夜色的掩護撤退,有大半夜的時間空檔,魏軍趕上來的機會將大大降低。如果能順利撤進商洛,那接下來,他們就有一天到兩天的時間休整一下。司馬懿就算會派出騎兵追擊,甚至可能派出一部分大軍尾銜直追,可是他的大軍不可能行動這麼快,他必須帶輜重。而攜帶輜重會大大降低行軍速度,這樣魏霸和鄧芝就有足夠的時間撤到上洛。
當然了,面對司馬懿這樣的對手,不能只往好的地方想,還要做最壞的打算。萬一司馬懿的騎兵來得很快,還有魏霸在後面掩護,安全姓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鄧芝同意了魏霸的方案,立刻組織人準備撤退。撤退也不是一走了之,戰死計程車卒要入棺、暫時就地掩埋,那些帶不走的軍械要毀掉,特別是魏霸新建的作坊,這些東西千萬不能留給司馬懿,必須毀得乾乾淨淨,連一點痕跡也不留下。就連那些參與了加工的工匠也要全部帶走,這個沒什麼好商量的,不想走也得走,不肯走就殺。
經過半夜的準備,入定時分,鄧芝帶著兩千殘兵悄悄的上了路。他們開啟了西城門,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