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經典自然是《春秋》,你應該花點時間看看《春秋》,特別是《左傳春秋》,對你瞭解天下大勢頗有助益。”
魏霸明白了,關公可不就是好讀《春秋》嘛,那關鳳對《春秋》如此推崇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實際上,他雖然對儒家經典一知半解,卻也知道《春秋》在漢代經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你時間有限,能把這兩部經好好熟讀,便也是不易了。”
魏霸笑了起來。
“你笑什麼?以為我開玩笑?”
“不是。”魏霸揉了揉鼻子,忍不住笑道:“別人通一經,便是難得了,姊姊居然讓我通兩經,實在是太高看我了。”
關鳳卻沒笑:“我又不是讓你訓詁文字,做一個博士,只是讓你知其大義而已,兩部經書有什麼不可能的?你家請的西席李譔便通曉五經,還精通諸子,是個通才。你有這麼好的先生,為什麼不去請教?難道只是請來教些頑童?那可是太可惜了。真正應該讀書的是你自己啊。”
魏霸愕然,隨即慚愧的說道:“姊姊說得對,是我想得差了。”
“知錯能改,孺子可教。”關鳳故意老氣橫秋的誇了一句,隨即就忍不住的笑了起來:“好了,說點正經事。讀書雖然是個樂事,可是也要先解決了吃飯穿衣,更不能每天擔心有人打上門來。劉琰的事,你準備如何解決?”
魏霸皺了皺眉:“既然躲不掉,那就只有迎頭而上。我準備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挖一個大坑,把他們父子徹底埋了。”
“能用計,當然是好事,可是以你家武卒的數量,有必勝的把握嗎?”
“沒有。”魏霸老老實實的承認:“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我兵力不足,捉襟見肘。”
“這是必然的,要不然丞相為什麼要把你調到成都來。”關鳳似乎早有準備,她走到窗前,扶著窗臺,看著遠處的群山,出了一會兒神,又接著說道:“可是你知道嗎,成都從來不缺人。”
魏霸一時沒反應過來,什麼叫成都從來不缺人?
見魏霸半天沒接話頭,關鳳疑惑的轉過頭,見魏霸一臉茫然,不禁笑了笑。“我忘了,你到成都沒幾天,對成都的情況不太瞭解。”
“還請姊姊指教。”
“成都是益州第一大城,人口眾多,自然也就有很多遊食之徒。”關鳳輕聲慢語的解釋起了成都特有的情況。成都的興盛來源以久,從戰國時秦將司馬錯攻蜀開始,成都便是繁盛之地,張儀在此築城,後來不斷有增修。漢代最盛的時候,成都有七萬戶,近三十餘萬人。從劉焉入蜀,成都多次發生兵亂,人口損失不少,可是依然是蜀地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
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在大城裡,也就是現在的宮城。
劉備在成都稱帝,以大城為宮城,原來在大城裡的那些官府都搬了一部分出去,普通百姓當然更不能留在城裡了。雖說朝廷多少給了一些補助,可是損失依然不小,特別是一些家底不怎麼殷實的人家,因為這次搬遷,基本就處於破產狀態。
除此之外,成都周邊的耕地原本就有限,大多數人靠從事工商和服務業為生。諸葛亮當政之後,把大部分工商都收歸朝廷,就算是留下的那些作坊也進行統銷,不能自主經營。朝廷因此控制了大量的財富,迅速穩定了成都的局勢,為他南征北伐奠定了經濟基礎。可是那些原本以此為生的百姓卻因此進一步貧困,除了一部分人勉強維持生計之外,不少人也因此成了流民。而這些流民為了能掙一口飯吃,只能到官辦或民辦的作坊裡乾點零活,做最重的活,卻只能拿最少的報酬,掙扎在生死邊緣。
聽到這裡,魏霸突然想起了農民工,也想起了剛剛讀過的《管子》。沒錯,諸葛亮的經濟思想就是以國營經濟為主,所有賺錢的事都抓住政斧手裡,這樣一來,政斧有了足夠的財源,可是百姓卻因此貧困,就像前世的農民工,為經濟的騰飛奉獻了力量,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
而諸葛亮比一般人強的地方就在於他沒有把那些農民工當作社會不安因素,沒有動用城管去拆他們違章搭建的草棚以保持市容市貌。那些流民還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因此也對丞相大人頗有感恩之意。要知道劉備入蜀的時候可是像強盜一樣,把劉焉、劉璋父子積累了多年的財富都分了,險些連周邊的田地、房產都分給諸將,成都經濟因此瀕臨崩潰,物價飛漲。劉巴後來又給出了一個損招,鑄當百大錢,繼續盤剝百姓,劉備因此渡過了難關,成都的經濟卻進一步的惡化,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後遺症到今天還沒有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