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制之大,足以讓每一個人都瞠目結舌。
攻城當然需要攻城器械,而攻城器械太小了,威力有限,大了,攜帶又不方便,所以通常都是臨時製作,撤退的時候就毀掉,不會有人帶著這些攻城器械行軍。攻城之前,都要花上幾天時間來打造這些器械,否則,根本談不上攻城。用最簡單的雲梯附城,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才會採用。
蜀軍圍城之後,一直沒有安排人打造攻城器械,樊城裡的魏軍多少有些僥倖心理,覺得蜀軍不會真正的攻城。此刻見到數不勝數的大型器械運到城下,一件件的擺佈個,他們才意識到危險一直存在,只是他們不知道罷了。
就連對岸的吳軍也個一跳。陸嵐在樊城下沒看到這些東西,原以為蜀軍也是裝裝樣子,真要攻城,也得幾天時間準備。現在蜀軍說動手就動手,著實讓他有些吃驚。
就在魏軍和吳軍驚訝的目光中,士氣高昂的蜀軍擺個陣型,熟練的匠師們忙得滿頭大汗,將一架架器械組裝成型,安放到合適的位置。短短半天時間,蜀軍就做好了攻城的準備。
孟達登上了高高的指揮台,將樊城城頭的情況盡收眼底。遠遠的,他也能感覺到魏軍的驚恐和慌亂。他笑了起來,對攻克樊城充滿了信心。
“擊鼓!”孟達解下腰間的戰刀,扶刀而立,輕輕的頜首示意,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填壕車準備出動,弓弩手上前!長矛手準備!”
“喏!”傳令兵大聲應喏,走到臺前,用力揮動手中的彩旗。指揮台下的鼓手看到命令,揮起強健的手臂,用力擊響了一人高的牛皮戰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雄渾的戰鼓聲像一陣巨*,以指揮台為中心,慢慢的向四周擴散個。前線的鼓手們聽到了鼓聲,也應聲敲響了戰鼓。戰鼓聲交相呼應,匯成一道洪流,湧向樊城城頭,衝撞在每一個魏軍士卒的心頭。
弓弩手的陣地上,強弩都尉大聲下令,弓弩手推著連弩車,迅速向護城河接近。連弩車前面的巨大的護板,可以抵擋普通的弓箭,掩護後面的弩手。有了這個護板,弩車們可以放心大膽的推著連弩車上前。在他們的身後,兩個上箭手推著滿載上好了箭的箭匣,寸步不離。
看到蜀軍的弓弩手上前,城頭的魏軍個射箭阻擊。一枝枝利箭飛出城頭,撲向越來越近的蜀軍。
蜀軍根本不抬頭看,他們推著連弩車,一直走到護城河邊才停下腳步。他們有條不紊的架好連弩車,推上箭匣,然後個回擊。
上百架連弩車一旦個齊射,立刻壓制住了城頭的弓箭手。看著如烏雲一般的密集箭雨,魏軍驚駭莫名,紛紛四處躲避。不管軍官們怎麼吼叫,怎麼抽打,也沒幾個人敢站在城頭上還擊。
“嗖嗖嗖!”箭矢飛馳。
“篤篤篤!”箭矢射入城牆,箭羽震顫,嗡嗡作響。
就在魏軍面前,片刻之間,樊城的城牆就披上了一層毛茸茸的外衣,彷彿春天剛剛冒出的嫩草,在風中輕輕晃動,卻帶著凌厲的殺氣。幾個躲避不及的魏軍士卒被射中,發出淒厲的慘叫,拉個血戰的序幕。
弓弩手成功的壓制住了魏軍的反擊後,一輛輛填壕車被推了上來。每隔二十步一輛,轟隆隆的推入護城河中,堅固的木架架在兩岸,再鋪上一層木板,一座簡易而結實的浮橋就算完成了。
城頭的魏軍當然不願意讓蜀軍如此輕易的架置浮橋,他們極力用弓弩和霹靂車進行反擊,可是他們的弓弩不如蜀軍的弓弩密集,而霹靂車一旦暴露目標,很快就會引來蜀軍霹靂車的攻擊,接連幾架霹靂車被砸毀,士卒被砸得頭破血流,骨折筋斷。他們也想砸蜀軍的霹靂車,然而他們的霹靂車射程只有兩百多步,根本夠不著蜀軍的霹靂車,只能被動挨打。
一個,蜀軍的軍械就佔據了全面優勢,毫無懸念的壓制住了魏軍的反擊,順利的填平了護城河,個出前進的道路。緊跟著,一架架高大的攻城車被推過了護城河,推到了城牆前。這些巨大的攻城車比樊城的城牆還要高,上面罩著厚實的木板,塗了泥,普通的弓箭射上去和撓癢癢差不多,只有霹靂車發射的石塊能夠有一點威脅。
魏軍用長長的木杆抵住攻城車,儘可能的不讓攻城車靠近城牆,可是他們很快發現,蜀軍的攻城車實在是太恐怖了,上面不僅有連弩車,還有霹靂車。
一陣陣箭雨,一顆顆石彈,從攻城車上呼嘯而下,撲向一兩丈外的城牆,把魏軍打得苦不堪言。魏軍舉著大盾,拼命反擊,卻依然無法阻擋蜀軍前進的步伐。
攻城車就是移動的堡壘,居高臨下的蹂躪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