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可以在與吳魏交鋒中佔據主動。
除此以外,諸葛亮打算請劉禪移駕關中,御駕親征,把他從李嚴的控制中奪過來。為了保證劉禪的安全,保證戰則能勝,諸葛亮儘可能多的徵調了大量的人馬,除了各地必不可少的駐軍之外,諸葛亮徵發了大概八萬大軍。這些人馬有近一半已經聚集到長安附近,正在加緊時間演練諸葛亮新創的八陣圖,隨時準備出發。
現在諸葛亮病了,援軍柯比能全軍覆沒,出征之事看起來已經不太可能,楊儀覺得這些人留在長安附近除了增加糧食供應的困難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不如讓他們先回各自的駐地,等丞相身體好了再說。
姜維不同意這個決定。雖說這次作戰計劃還沒有真正上報朝廷,可是這麼多人調動,李嚴遲早會知道。如果不按計劃繼續上報執行,那調動這些人馬乾什麼,就非常可疑了,李嚴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肯定會派來人責問,甚至會給丞相扣上一頂謀反的帽子。
再退一步說,柯比能死了,不代表秋季攻勢就一定要放棄。就算不能佔領整個幷州,攻入河東,打一兩個勝仗,也比什麼不做強。
楊儀覺得姜維不可理喻,花了那麼多的錢糧,集結了這麼多人馬,只是為了打一兩個勝仗,讓你積點軍功?你知不知道這個軍功的代價有多大?丞相這麼大的手筆,那是為了整個幷州,既然現在戰略目標不可能實現,那就等機會合適的時候再說,怎麼能讓你隨便用呢?你當是小孩子過家家?打仗是需要錢的,不能不算成本,閉著眼睛亂打。
姜維雖然沒說什麼,但是對楊儀的意見置之不理。在他看來,楊儀做好後勤,算好帳就行了,打仗的事,你不懂,最好也不要問。
楊儀真的火了,他對姜維的固執已見以及對他的蔑視非常不滿,一狀告到了諸葛亮面前。
兩人在諸葛亮面前激烈的辯論了一番,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