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句話,讓我想起了魏霸。魏霸曾經說過,人比陣地更重要。必要的時候,可以用空間換時間,只有要人,總有東山再起的時候。如果人死了,就算得到了城也沒用。所以,相比於人在陣地在,他更贊成陣地不在人還在。”
姜維板著臉不吭聲,霍弋卻在一旁忍不住笑了起來。姜維看了他一眼,霍弋卻不以為然,仿若未見。
“那丞相的意思呢?”姜維小心翼翼的問道。
“因事而異,豈能一概而論。”諸葛亮淡淡的說道:“魏霸姓子野,用兵無跡可尋,所以派他去武陵,他能把孫權打得焦頭爛額。可是他守長安的時候,卻不是這樣的,他也是死守潼關、上洛,不肯後退一步。可見,他是懂得奇正的,不過更喜歡用奇罷了。”
他的目光從霍弋和姜維臉上掃過。“伯約,紹先,你們要努力。紹先心思機敏周密,與魏霸有別,各擅其長。伯約呢,你兼有奇正,合兩者之長,卻又正不過霍弋,奇不過魏霸,若能用心,自能成一代名將,如不思進取,終究不過是一中人。”
“多謝丞相指點。”姜維和霍弋不約而同的躬身致謝。
。
。(未完待續。)
第559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霍弋是元勳之子,為人穩重,在諸葛亮身邊做事十多年,從來沒有出過差錯。不過也僅限於此,他在軍事上還是靠自學自悟為主。原本這也沒什麼,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可是魏霸出道以後,迅速崛起,成為蜀漢軍界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因為他有父親教導的原因。用兵之道不是儒家學問,可以從師學習甚至自學,大部分還是父子相傳,耳濡目染,除了理論學習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實踐。如果說理論還可以自學,那有沒有人帶上戰場,手指手的教導就非常重要。魏家弟兄三人的成長經歷就充分證明了這個道理。
與魏霸兄弟相比,那些父輩戰死在夷陵的年輕人就非常可惜。他們雖然都是武人,卻沒有人指導,成長速度遠遠不及魏家兄弟。魏霸曾經建議設立軍校,培養年輕將領,諸葛亮雖然否定了這個建議,卻開始對身邊的年輕人有意識的進行教導。
霍弋和姜維就是其中兩個。相比於姜維這個降將,霍弋的晉升速度相形見絀,這也在荊襄系內部引起了不小的意見。霍弋和姜維之間有些明爭暗鬥,諸葛亮都看在眼裡,在年輕人之間挑起競爭是很有必要的,只是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霍弋、姜維二人都是姓格比較內向的人,他們不會像魏霸那樣把事情做絕。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才把他們帶在身邊。
“丞相,若是魏軍不來攻,又將如何?我們就一直這麼等著嗎?”姜維問道,語氣有些擔心。
“那你的建議如何?”
“我們應該主動出擊,大軍圍困冀縣和榆中。張郃之所以敢出擊,就是因為有冀縣和榆中為根基,他隨時可以回這兩個城池補充糧草。如果我們攻克這兩個城池,張郃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他一定會來救。我們正好與他正面決戰,此所謂攻其必救也。”
諸葛亮微微一笑。把頭扭向霍弋:“你覺得呢?”
霍弋搖搖頭。“我覺得魏軍不會一直不進攻。如果要從長遠考慮,魏軍此刻攻擊關中其實也是迫不得已,他們遠遠沒有準備好,只是因為關中地理重要,他們不得不倉促行事。以當前的情況來看,他們應該比我們更著急,更希望速戰速決,拖的時間越長,對他們越不利。”
諸葛亮讚許的點點頭。“紹先說的有理。考慮一場戰事,不能僅從眼前的情況來看,要把目光放遠一點,放大一點。我們現在人在關中,卻不能把目光侷限於關中,而應該放眼天下,這樣你才能認清重點在哪裡。正如紹先所說,魏軍現在開始攻擊,並不是因為他們準備好了,還是因為他們等不及了。從河東運糧支援隴西,路途遙遠,又經過胡人控制的區域,消耗實在太大。長久下去,對他們非常不利。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主動發起攻擊,希望能奪回關中,扭轉局勢。既然如此,他又怎麼可能長久不來攻呢!攻其必救,關中就是他們必救的地方。我們只要守住關中,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姜維有些臉紅。諸葛亮這麼說等於贊同霍弋,否定了他的意見。在他們倆的較量中,霍弋又佔了一次上風。
就在姜維覺得尷尬的時候,有個親衛走了進來,送上一封信。姜維搶在霍弋前面接了過來,雙手遞給諸葛亮。他瞟了一眼,發現是鎮北大將軍魏延寫來的,眼角不禁微微一跳。他知道諸葛亮去找魏延,要魏延出面讓魏霸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