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青玉龍艇裡聽取龍灝的教導和指派,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無上榮耀!
“是的,少爺,如果估算的不錯,再過三個小時,北洋水師就會抵達我們頭頂!”微風站在青玉龍艇的操縱檯上,認真地看著上邊緩緩移動的方塊群。
青玉龍艇在經過無數次修改增強後,已經能夠監控頭頂三十海里方圓內的大型金屬波動。
而鐵甲戰艦,就是釋放金屬波動的最大源頭!
今天是四月二十四日,青玉龍艇就潛伏在黃海那遼闊無邊的海面之下,在它周圍,還有數艘赤龍鬚,裡面一共安放了四百名水兵,安安靜靜的,隨時待命。
沒有錯了,龍灝並沒有像美國輿論普遍猜測的那樣,在太平洋上被克萊豪爾追著屁股打,實際情況是,當他聽聞朝鮮東學黨起義後,就放下了手頭的工作,隨時注意朝鮮半島這邊的動向。
沒辦法,誰讓甲午戰爭,尤其是其中的‘黃海大海戰’太過著名!
著名到大毀滅之後,華夏國的歷史課程中還會書寫這段進去,提醒華夏兒女不要忘了我們永遠的敵人:小日本。
黃海大海戰在歷史上是發生在平壤陷落之後,李鴻章在倉促之下,派出北洋水師主力出黃海,但由於輕敵,被日軍艦隊主力偷襲,進而爆發決戰。
照常理來說,現在平壤城還是好好的,日本對朝鮮的侵略和對中國的野望還只是處在初級階段,雙方艦隊主力的碰撞並不該這麼快來臨才對。
最有可能發生的,應該還是像‘豐島海戰’那樣的小規模試探性接觸。
不過,歷史不會百分百重演,更何況在這中間已然摻雜了太多的‘蝴蝶效應’。
想想吧,既然日軍挑起東學黨起義都會提前了好幾個月,那麼,‘黃海大海戰’又為何不會提前發生呢?
好吧,就算它不會提前發生,‘悲天憫人’的龍灝為了儘快結束掉這場變了味的甲午戰爭,也會促使中日海軍來個大碰撞!
“離五月一日的期貨交割日不遠了,掐指一算,我在這裡也呆了快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