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升到了三十五億,幾乎翻了一倍!
雖然這期間,兩個約翰也是要補一些資金進去的,但不多,總共才不到一億美元,比起龍灝割肉一樣的補倉。算是微不足道了。
四月九日的一次碰頭會上,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是會心一笑:這個龍灝,身上的奇蹟光環終於要消失了!年輕人不懂取捨的缺點終於顯露出來了繼續補倉嗎?哼哼,這是寧死不認輸啊,好哇,這次就把你打回原形,和卡內基一樣,永遠翻不得身!
洛克菲勒和摩根同時想:讓你東搞西搞。短短五年不到,居然從不名一文。發展到了一方諸侯,可惜你不懂收斂,居然在搞了我們美國的同時,還惹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國!
當絕對的武力出現時,你再有錢,也不夠那大炮鉅艦轟的!
這樣的真理。就讓你在破產、崩潰、滅亡後,在無盡的悔恨中體味
美國搞的這麼熱鬧,亞洲自然也不甘示弱,也許是歷史車輪的強大慣性,也許是種種高層人物的固有性格衝撞。總之,歷史上的甲午戰爭,居然在此刻爆發了!
比原本的時間還要早!
一**四年三月十八日,朝鮮東學黨終於搞出了起義的么蛾子,不久,清軍入朝鎮壓。
同年四月四日,日本以‘保護僑民’的拙劣藉口,先命公使大鳥圭介領小部隊進入漢城,隨後調集本土陸軍,藉著海軍戰艦分批運送,登陸朝鮮半島。
中日戰爭,一觸即發。
好,事情不簡單,想說清楚,還得從頭來梳理。
先說甲午年的世界政經格局。
與原本歷史類似,進入甲午年後,歐洲的傳統列強勢力都希望日本動一動。
原來,英國是想用日本牽制北極熊,美國想借日本為跳板,進入亞洲利益板塊,謀佔席位。
可現在,英國等歐洲列強深陷三皇同盟戰爭的泥潭,抽手不得,而美國也被龍灝搞的半死不活,無暇西顧,這就造成了日本好像一頭無人把控繩索的惡狗,紅著眼撲到了攻擊目標面前,卻愕然發現主人不見了,一時間有點不知所措。
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就開始圖謀‘八紘一宇’的狂妄軍事計劃,尤其是在以天皇為首的高層緊衣縮食籌建海軍後,這場對華戰爭,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一**零年,日本遭遇了經濟危機,使得繃緊這把箭的弓弦,更是有了隨時斷裂的可能!
日本以伊藤博文為首的高層認識到,與其等這把‘弓弦’斷了傷到自己,倒不如搏一搏將未完成的‘箭’射出去,說不定還能有勝利的希望!
於是,從去年年尾開始,日本對華戰爭就已經進入到了準備倒計時。
可惜,那時候龍灝偏偏不解風情地跳了出來,隻手導演了一場東海大海戰,用新型武器潛水艇,把不可一世的英國海軍趕出了中國海域。
重新構建上海租界新秩序。
這下子,可是把日本嚇得夠嗆:我勒個去,這個龍灝,連英國人都能打敗,那對付我們那二十多艘二流的炮艦,不更加是不費吹灰之力麼?這仗,還怎麼打?擺明了以卵擊石,還要上去送蛋嗎?
因此,日本在甲午年來臨之際,愣是給嚇得縮了卵,生生把動武的念頭給憋了回去。
當然了,由於備戰的軍費已經花了出去,日本國內本就慘淡的經濟更加是雪上加霜,這個新年,日本就沒怎麼過好,不說餓殍遍地,但至少各地都有暴動,按了葫蘆起了瓢,就沒消停過!議會憤怒了,彈劾伊藤博文內閣,要求這個老頭子快點下臺!
就當伊藤博文一籌莫展,都要使出切腹明志、硬保首相之位的招數時,‘天照大神’似乎突然顯靈了!
是的。愛德華七世騰出手派來的印度洋艦隊,就是一針打在伊藤博文身上的強心劑!
更是一針打在日本身上的續命藥劑!
從天皇到內閣,從內閣到軍部,日本前方顯出曙光,重新看到了出兵挑起戰爭的希望!
英國終於還擊了!
哈哈哈,我就說嘛。英國是老牌強國,又怎麼會被龍灝屢次挑釁而沒有反應呢?
印度洋艦隊,打呀,用勁地打,最好把那小子打回美國去!
據說,伊藤博文聽到這個好訊息後,當晚就在自己的府邸抹上了白色的粉末,搽上了嫣紅的胭脂,穿上歌舞伎的鮮豔服裝。跳了足足一個小時!
口裡唱的都是:“日出東方,佑我大日!”之類的俳句歌謠。
幾乎就在印度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