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1 / 4)

小說:謀曹篡魏 作者:世紀史詩

周揚暗歎幸虧有司馬懿的先見之明,否則此時必是一番慘局。

直到穀雨時分,蜀軍終於糧食耗盡而撤軍了。

西羌聯軍也始終都沒有任何動靜,而涼州方面的楊阜亦在多次對羌人安撫,不斷派出魏使進行交涉之後,終於解決了令曹丕最為頭能的難題之一。

河西叛亂平息之後,西域在不久後也派來了使者進貢,並在朝廷的安排之下逐漸恢復統制。

黃初五年,曹丕派遣大軍大破以治元多為主要騷動分子,並多次擊敗鮮卑的騷攏。

不僅鞏固了北疆邊防,也撤底平定了河西之地。

至於西域自從恢復了魏國統治之後,曹丕便馬上遣使復通絲稠之路,再次開拓了中原通往外國的經商之路。

黃初七年,曹丕幾乎解決了魏國新立的所有難題,也終於病重不起。

周揚被急召入宮,與太子曹睿、大將軍曹真受到了託孤重任。

五月夏,曹丕駕崩,終年僅四十歲,葬於首陽陵。

同年,東吳孫權乘魏國國喪,親率大軍攻江夏、襄陽等地。

諸葛亮亦同時對魏國各城守將進行拉籠、煽動與策反,並開始重新組織軍隊,準備再次進行北伐。

曹睿剛剛登基,就面臨著各種內憂外患。

於是他惟有更加重用了周揚、曹真、週休、陳群等大臣,同共商議對抗內外敵人的攻擊。。。。

更多到,地址

第七十章:魏吳交戰

第七十章:魏吳交戰

洛陽大殿之上,才剛剛辦完國喪,馬上面臨著東吳率軍來犯。wWw;

曹睿召集了文武百官,一同商議抗敵大計。

經過一番各抒已見之後,最後有了三個應敵方針。

一是以鍾繇、華歆等三公大臣為首,認為只要不斷從洛陽發兵援救,命江夏太守文聘繼續據城堅守,準備與敵人打持久戰。

其次是曹真、夏侯霸等軍方武將建議主動出擊,並舉當年張遼僅以八百勇士,大敗孫權十萬大軍,威震江東之經典案例,應當挫敵之銳氣。

最後則是治理州郡有方,後來被封為關內侯的賈逵則認為位於豫州正南方的濡須口駐有東吳大軍,離長江僅四百餘里,每有東吳入侵,多是西從江夏出擊,要麼東從廬江進犯,而我魏軍徵吳也是從東線淮水或是西線沔水南下。

而處於東西之中的豫州軍隊一般少參與征伐,只是零零散散駐紮在汝南、弋陽諸郡,守境自保而已。

所以孫權在豫州南部的地盤無戰事之虞,因此東、西邊境有戰事,吳軍可以合兵一處全力抗擊,絲毫不用擔憂豫州中線戰場。

“那麼賈大人的意思,是否就這樣置之不理呢?”夏侯霸質問道。

“當然不是。”賈逵向他作出正面回答道,“孫權習於水戰,故而敢於水船強攻,正是打算乘我之不備,但是現在已與江夏太守文聘相拒,攻與守的形勢大不相同,如果可以建一條河道由豫州直道長江的話,魏大軍即可從豫州進發,直接攻打東吳的東關。”

“這就是賈大人解決江夏軍情的提案嗎?”夏侯霸道。

“到那個時候,若孫權自守東關,則可另遣軍隊東西出擊,孫權的東西兩線就得不到救援;”賈逵從容地繼續說道,“若東西線可以攻下,則東關就成為東西夾擊的孤立據點,也就唾手可得了。”

這正是他之前對周揚提過的意見,而周揚也把這個提案與司馬懿研究過之後,認為此行膽大心細。

只是在可行性方面,可能會召到不許質疑。

因此在朝廷上,周揚早已打定了主意,由始至終都不發一言。

身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家權臣,只有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到關鍵的時候,給予賈逵以最大的支援。

果然,在三公與軍方諸將百官的反對聲中,賈逵冷靜將戰局與東邊形勢緊密結合在一起,分析了其中利與弊。

而其他人更多的是著眼於擊敗敵軍,或是解決江夏的燃眉之急。

最後才由剛登基不久的曹睿發話,問道:“大家不妨聽一聽周丞相的意見。”

周揚知道真正用到自己的時刻到了,心想絕不能讓賈逵的良策泡湯,於是將早已準備好的答案奉上道:“微臣認為,鍾繇、華歆等皆為三世老臣,他們認為發兵援救,除了為解決江夏軍急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穩定民心。估且不論此舉是否能夠擋得住東吳大軍,只說若是朝廷對江夏軍情置之不理的話,其他地方的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