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從事古玩買賣以賺錢的,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不可以出售的,只要你價格給的合適。
一路走著,張平倒是學到了不少關於古玩的行話。
古玩行話大致可分為二類,一是俗語,二是術語。
俗語涉及的面較廣,從看貨到對貨物的評價到做生意,整個過程都有行話。
如看貨時碰上真貨叫“開門”、“一眼貨”,貨物達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夠年份”;遇到新仿舊的貨稱之為“高老八”或“八爺”;對有些地攤貨統稱為“新加坡”,諧音“新假破”,新貨做偽叫“做舊”,做舊做的好就是“高仿”,做的不好就是“判眼”。
民國之前仿舊的叫“老仿”現在仿舊的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爐因其珍貴,在明宣德年間就有了仿品,以後歷代直至今日仍不斷地有仿品出現。古玩行裡有一種人,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然後再賣給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稱“游擊隊”,游擊隊收貨出價都比較低,因此又叫“鏟地皮”;而“拾麥子”、“撿漏子”則是指買者有眼而賣者不識購到好貨或指買到從內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貨。
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騙,買了“高老八”叫“吃藥”、“交學費”,懂行人買了“高老八”叫“走眼”、“打眼”,買了便宜貨叫“吃仙丹”。
老貨壞了重新修補過叫“動過手”。倘若賣家說貨絕對真,信誓旦旦,而買家仍有疑問,又不好直說是假的,就只能說:“看不好。”
有許多人總認為從農民手上買的貨不會有假,殊不知有些貨是游擊隊有意丟給農民“埋地雷”的。
另外還有“下蛋”則專指複製品,如將別人送去裝裱的名人字畫進行復印或學生影印老師的作品,再將複製品以假充真賣給他人。
古玩行裡,同行之間做生意叫“交行”,“倒行”。
一般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交行價”、倒行價“;如果漫天開價了,那就是“天價”,一件古玩喊到幾萬,甚至幾百萬,弄不清楚是不懂還是存心坑人。
以物換物是“打仗”,一批貨物連好帶孬一齊賣稱作“一槍打”、“一腳踢”。某人帶人上門來購貨,行規要按成交價的10%付回扣,叫“打一”。
購貨時如說“1塊錢”就是1百元人民幣;“10塊錢”就是1千元,“1毛錢”即是10元。
術語行話即是專用語,一般變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面的專用語,還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畫等方面的專用語。
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賊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紋叫“衝”;老翡翠叫“老種”、新翡翠即是“新種”。老貨無論出土還是傳世,都有一層自然陳舊的光澤,叫“包漿”,新出土的東西叫“生坑”,傳世的東西叫“熱坑”等等。由於術語行話專業性比較強,因此不是行家就難以掌握。�
有劉大海的介紹,張平總算了解了一些,不至於像剛才一樣,一開口都聽不懂對方在說啥。還好他的記憶力一向比較好,這麼多雜七雜八的詞居然也真記了十之八九,讓劉大海感嘆人與人的腦袋瓜子就是不一樣,想當年他可是陪著老爸逛了多少次才勉強記住的。
這裡的攤位真是不少,賣得東西也是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字畫古玩就不用說了,小人書郵票煙盒火花以及各類票證等,居然有不少攤位都有賣,還有的攤位更簡單,就是一包碎瓷片或者一包包散亂的銅錢。
看張平看不上那些小攤位,劉大海一本正經的說:“你可別小看這些東西,說不定裡面有幾個好東西,那可就了不得了。像那碎瓷片,你聽過有這麼一句話沒: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呵呵,黃金有價鈞無價,就是說的這個了,一個小瓷器,別看是碎片,要真是那鈞瓷,可真就是萬貫也難買了。”
旁邊那個賣碎瓷片的攤子老闆見這是個明白人,連忙兜攬生意:“老闆,一看您就是行家啊,怎麼著,上手看看,有看中的我給您算便宜點。。。”
做古玩這一行,不怕你明白,就怕你不明白。越是那種明白人,就越容易走眼交點學費,自認為高明的人,嘿嘿,栽了跟頭的絕不在少數。
劉大海被老闆說的高興,也就蹲下身撥拉著那些碎瓷片。張平看他的樣子,感覺這傢伙估計也就是個嘴把式,不一定真能挑出什麼好東西出來。果然過了沒一會,劉大海訕訕的站了起來,連連說:“看不好,看不好。”拉著張平趕快離開了。
一連走了幾個攤位,也不見劉大海出手。張平故意問他:“大海,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