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憤懣更甚。
旁邊的孫梅香突然感覺到身邊的張平好像有些不對,側眼看去,緊握著酒杯的手青筋暴露,放佛很是生氣的模樣,不由有些詫異。於是輕推一下張平,檀口微張:“張平,你怎麼了?”
張平醒過神來,看對面一眼,方才說道:“沒什麼。”也罷,暫時先放過這幾個高談闊論的官富二代,且等著出結果。哼哼,要是真的有什麼貓膩,自然別怪我不客氣!
席間交談甚歡,幾個人各談各的,倒也氣氛融洽。中間不知是誰談起來網路方面的事情,幾個話題得到了統一,孫浩洋和陳光也將注意力轉移了過來,針對網路談了起來。
網路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見仁見智,各有爭議。
富士通被曝勞工糾紛,翻新工廠使LG陷入品牌危機,英國“金錢換爵位”郵件醜聞,法國總統大選候選人之間的網路攻擊,在網路爆炸性發展的今天,網路這無形無質的力量已經可以決定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甚至一個世界的走向,三十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超乎大部分人的估計,當初的研究工具成了纏繞在10億網民脖頸間的繩索。
如果預見到這一天的話,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管理局當初是否會把ARPAnet當成國防部最高機密,永遠雪藏?
這不是危言聳聽。手槍本身不具危險性,危險在於手槍握在孩子的手中,現今的網民對網路本身的力量沒有足夠認識,幾次風波(就拿銅須、虐貓事件來講)都是無意識的群體行為,憤怒的網友不僅在網路上開展批判,更將當事人的姓名地址電話被一一發掘出來,讓他們現實的生活軌跡完全改變。
一個普通的開端,經由網路的放大,成為一場風暴,網路的力量輕易抹殺了幾位當事人的隱私、感情與前途。就像某單位一個普通員工,前一天只是無聊的坐班職員,今天忽然成為網路“通緝犯”,明天竟在單位門口被人圍堵(虐貓女的下場,最後被開除公職),網路是虛擬的,卻可以如此簡單地影響現實。
網路上人們可以無顧慮地做出相應表達(即使是謾罵),因為目前“網路言論無責任”還是大部分人的認識;而針對某事做出相同表達的人們之間當然會彼此認同。
從眾心理由此影響著事態發展,乃至成為一種力量。問題在於,假如網路風波很大原因上來源於從眾心理,那麼它是難以控制的,約束條件的不確定性使從眾者只為自己的心理滿足感行動,而非通常認為的道德與良心。銅須門事件中揚言要將當事人千刀萬剮的,有幾個是真正因為那婦人不守婦道而義憤至此的?
這就是網路力量的危險性所在。一旦這力量被非正義的目的利用,從眾者難以被規勸叫醒,事態會一路向最壞的方向飛馳而去,這是可怕的事情。但是網路單單就是這樣的嗎?也不盡然。
當一觸即發的美伊戰爭在網上引起激烈爭論之時;“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的不幸訊息又最早透過網路傳向世界;當電子郵件、電子賀卡的拜年方式剛剛興起;透過手機簡訊傳遞祝福又成了最新時尚。一次次資訊傳遞方式的革新;一件件全球爆炸新聞的衝擊;使資訊通訊網路的地位日益上升;終於成為社會的主流媒體。網際網路、手機等傳媒新貴;在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較量中;不斷顯示出其神奇的力量。
或許從來沒有一個渠道,能夠彙集如此之多民間聲音;從來沒有一個空間,可以同時容納如此之眾共商國是;也從來沒有一種力量,能夠把互不相識的大眾意見凝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去深刻地改變一個國家。
網路並非純粹的虛擬世界,而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如果各級官員能夠認識到網路的力量,透過網路能有效的實現公民與政府溝通,這自然對於政府的高效率運轉深有好處。但是,現在這種環境下,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嘛?
聽著眾人的言論,張平陷入了深思當中。是啊,存在即是真理。網路的力量顯而易見,但是怎麼能用好網路呢?
正所謂網路上有真有假,如果完全相信,那還不如不信呢。但是如果有這麼個機制,讓網路上的都是事實呢,那麼會有怎樣的力量?
想到這裡,張平的腦海深處好像出現了一扇門,但是這扇門如何開啟,對於目前的他來說,卻是個難題。
正文
第80章 夜訪吉娜''
'更新時間' 2011…08…27 11:30:00 '字數' 3069
回到家中,張平想起陳光和孫浩洋私語時提起的海角論壇,貌似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