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激烈戰鬥,自身的傷亡超過了斃傷敵軍的數字,損傷了元氣。六月初,川軍趁紅三軍遠在襄北之機,進攻洪湖根據地,蘇區內部頓時緊張起來,幸虧賀龍率主力星夜趕回,在新溝嘴用誘敵進入預設陣地和迂迴到側後使其兩面受敵的戰鬥,擊敗川軍,俘虜三千多人,才轉危為安。然而少數具體戰鬥的勝利,改變不了王明路線給整個洪湖蘇區帶來的損失,洪湖革命處於低潮。
1932年夏天,蔣介石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之後,調集五六十萬大軍向中國工農紅軍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四次“圍剿”。其中進攻洪湖的兵力達十萬之眾。在強敵進攻面前,“左”傾路線執行者在軍事上由主張盲目進攻,一變而為單純防禦,命令部隊築碉固守,“不讓敵人蹂躪一寸土地”,和敵人硬拼。在政治上,開始了大規模的肅反運動,而且一開始就採取擴大化和逼供信的做法,把湘鄂西黨內不同意見的爭論,說成是“改組派”對黨、對中央分局和國際路線的進攻,把革命陣營中的認識問題、一般的違反紀律現象和實際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同反革命分子的陰謀破壞生硬地聯絡起來,亂捕、錯殺了大批在土地革命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幹部,從蘇聯學習回來的幾十名幹部和黃埔生基本被殺完,整個洪湖地區錯殺了約兩萬人,嚴重地削弱了黨的戰鬥力,自己把自己部隊搞垮,客觀上幫助了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