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說:“現在軍部主要負責人反對這樣做,我們要執行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向北發展。今天找你們來,就是研究這個問題。”
陳毅點燃了一支菸,繼續說:“為了迷惑敵人,迅速插入敵後,順利地開闢革命根據地,指揮部決定將你們二營改為蘇皖支隊,由張道庸同志負責領導。”
“那我們的具體任務是”張道庸著急地問。
“嗬,沉不住氣啦!”陳毅用手指著地圖說,“你們把部隊迅速開到儀徵,六合、天長一帶,在那裡廣泛發動群眾,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壯大革命隊伍,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爭取儘快同西面的五支隊,東南的挺進縱隊聯接起來。要記住,此舉與開啟江北抗日局面,和為大隊渡江北進有重大關係喲!”
“是,我們堅決完成任務!”他們一齊回答。
陳毅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揹著手在屋裡若有所思地踱來踱去,他突然停住了腳步,轉過身來回張道庸:“張道庸,你改個名字好不好?”
“什麼,改名?”張道庸不解地問。
“對!改名。”
“改名幹啥?”
“為了鬥爭的需要。”陳毅解釋說,“現在,蔣介石天天在找我們的事,說我們破壞統一戰線,企圖以此達到消滅共產黨的目的。”
接著,他又說:“當然我們也不怕他。但是也要儘量不給他們找到藉口。”陳毅把視線對著張道庸說,“我們打著蘇皖支隊的旗號,你再改了名,國民黨就不知道是從哪裡殺出來的隊伍。”
“叫什麼名好呢?”張道庸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很願意改名。
陳毅說:“我已替你想好了一個。前面去掉一個‘張’字,剩下兩個什麼字?”
姜茂生在一旁搶著說:“道庸呀!”
“對,我起了個和道庸音韻相近的兩個字——陶勇。姓陶名勇,樂陶陶的‘陶’,勇敢的‘勇’,你們看怎麼樣?”
姜茂生和朱傳宣一齊回答:“這名字起的太好了,團長,這回你可更神氣了!”
“那當然,陳司令員起的名字還能不‘帥’。”張道庸格外高興,“首長,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你們做好思想動員,做好準備工作,14日出發行不行?”
“行!”他們三人一起堅定地回答。
陶勇率領的蘇皖支隊按時出發了,他們在新的地區,開始了新的戰鬥。這位陶勇就是後來我人民解放軍赫赫有名的陶勇將軍,說起他的名字知道者不在少數,但說起張道庸,知道者就恐怕廖廖無幾了。
1.6 攻上孟良崮 活捉張靈甫
1947年2月,萊蕪戰役前不久,陳毅興致滿懷地寫下了一首《決勝之歌》的歌詞,在部隊教唱之後,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指戰員的鬥志,這歌詞,表達了陳毅對解放戰爭必勝的豪情。
萊蕪一戰,殲滅李仙洲集團共五萬餘眾。
當時,我整個華東解放軍剛剛進行過整編。中央任命陳毅擔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華東前委書記。
由於我軍在華東戰場上連續取得了一些重大勝利,蔣介石集中了大批兵力,派出陳誠親自指揮向我魯南解放區進犯,讓歐雲領著八個整編師二十多個旅,分左、中、右三路從南面向我臨沂城殺來。另一路三個軍九個師由“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揮,由膠濟鐵路明水、淄博段從北面向我萊蕪、蒙陰進攻,妄圖用這三十萬人馬從腹背兩面夾擊我軍。
一場大戰迫在眉睫。連日來,陳毅和副司令員粟裕、副政委譚振林不分晝夜地分析情況、研究對策。
兩道命令下達了:一是加強對北面李仙洲集團的偵察,一是派地方武裝在西線運河上架橋。
在一般人看來,這兩道命令都是為了保證側背安全和爾後的機動,為了打好雙方醞釀已久的南線大戰!
誰知事情卻大大出乎意料:華東野戰軍主力,除留下三縱隊和二縱隊在南線繼續阻擊敵人外,我軍突然放棄臨沂,連夜回師北上,直向李仙洲集團撲去。
臨沂城,當時華東解放區的首府。放棄臨沂,這是許多人想不通的。而敵人則得意忘形,叫嚷“攻佔臨沂為國軍在魯南決戰的空前大勝”。已經受我迷惑的陳誠,也大吹大擂:
“陳毅殘部已無力與國軍作戰,欲與劉、鄧部會合,國軍正在追剿之中。山東大局指日可定。”
其實,我華東野戰軍這時正在陳毅、粟裕的率領下,日夜兼程開赴萊蕪、新泰一帶。
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