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3 / 4)

蒲宗孟用調侃輕蔑的話語貶低了趙離“塘報”和蘇軾奏表的份量,似乎也減輕了趙瑣心頭的重壓。爭欲急功、自崇權威終於壓倒了邊情的險危和心頭的慎慮慎思。

王珪從皇帝趙頊閃亮的眼神中察覺到蒲宗孟稟奏的功效,當蒲宗孟的稟奏聲一停,他便抖擻精神站起:

“臣王珪稟奏聖上。五路兵馬會師靈州,已成合圍之勢,斷不可功敗垂成,失去戰機,遺恨千古。蘇軾假滕甫之名呈表論‘用兵西夏’之事,雖猖狂不臣、干擾聖思,但一片憂國之心,似可寬恕。現靈州戰地諸路失協,皆因監軍李憲失期遲至所致,乞請聖上速遣大臣宿將整飭諸路,合力圖敵,即可收‘攻取靈州’之利。臣僅奏:內侍押班李舜舉忠信可倚,行事穩健,曾制置徑原軍馬,熟知邊情,長於御將,可暫代監軍之職;知制誥兼御史中丞徐禧,諳熟兵書,通曉戰陣,每議邊事,見解不凡,平日常自吁嘆:‘西北唾手可得,恨將帥怯耳’!可任五路兵馬指揮之責”

樞密使孫固大駭,勃然站起,拱手稟奏:

“稟奏聖上,蒲宗孟大人、王珪大人之議,臣不敢苟同。蒲宗孟大人以為蘇軾的奏表只可作文章觀賞,難道蒲宗孟大人的稟奏也只可作‘雜掰’聽聞嗎?征戰之事,人命相搏,社稷安危所繫,明知西夏在設伏陷阱,誘我深入,何必要自招潰敗,孤注一擲?請問蒲宗孟大人,你能斷定趙離的‘塘報’是謊報軍情嗎?你能斷定西夏的‘誘敵深入’不存在嗎?你能斷定‘諸路不協’是假的嗎?”

蒲宗孟驚慌無語。

“蒲宗孟大人既然不敢拍著胸脯斷定,那麼,蘇軾的奏表就是一個值得詳考的‘應變之策’。聖上,蘇軾所奏,乃從大局出發,靈州退兵雖有種種困難,但總比全軍覆滅於靈州光彩合算得多。聖上若能採納蘇軾之策,臣願薦舉一人,前往靈州戰地,宣示聖上諭旨,協成諸路將領之和,確保五路兵馬安然退居境上。”

皇帝趙頊詢問:

“此人是誰?”

“司馬光。”

趙頊驚訝:

“司馬君實!”

孫固急忙跪倒:

“聖上,司馬光雖不知兵,但人望品德,朝野稱頌,將士德服,大遼、西夏,亦彈其日月肝膽,且十年前曾知永興軍數月,與西北諸路將領高遵裕、種諤、劉昌柞、王中正等頗有交往。司馬光前往宣示聖諭,必將昭澤聖上恩德于軍營。臣乞求聖上明斷!”

皇帝趙頊凝望著白鬚漫胸、目光期待的親信老臣孫固,神情默然。他心裡明白,孫固是在藉機奏請司馬光早日返回朝廷。可現時,邊情危急,朝廷紛爭又起,是司馬光重新返回朝廷的時候嗎?

王珪、蔡確、張璪、章惇、王安禮、蒲宗孟都在神情緊張地等待著皇上的決定。

良久,皇帝趙頊微微搖頭,決斷地說:

“和父先生,朕知道你的一片忠心和用心,朕不忍年老的司馬光馳騁於疆場啊!朕意已決,與西夏決戰於靈州!”

孫固老淚滾落,僕伏於地。

皇帝趙頊扶案而起,發出諭示:

“詔令內侍押班李舜舉、知制諸兼御史中丞徐禧立即進宮!”

梁惟簡跪地領旨。

突然,跪地待罰的章惇仰起頭來,高聲呼號:

“聖上,良策當納,良臣當用,今日朝廷,需要蘇軾和司馬光啊!”

皇帝趙頊聞聲色變,把冰冷犀利的目光射向章惇。

孫固、王安禮一時木呆了。

篇三

洛陽·獨樂園·流觴溪畔

春寒料峭的“耆英會”唱和·苦情苦淚的“靡哲不愚”·司馬光著書的過度勞作,加速著軀體的衰老,終於“中風”病倒於釣魚庵·

十一月底,內侍押班李舜舉和知制誥兼御史中丞徐禧,奉詔前往西北戰地指揮五路兵馬攻取靈州去了,給京都居民增添了一股熱血沸騰的興奮。同時,被貶逐的知開封府文彥博來到洛陽留守禦史臺就職,把內政邊事的窘迫和朝廷中樞的紛爭悄悄地帶給了閒居洛陽致仕、遭貶的老臣們。這些“伏櫪老驥”個個睜大了眼睛,注視著朝廷內政邊情的進展。

元豐五年(1082年)正月五日巴時,著書於釣魚庵的司馬光,正在伏案刪定唐代長編,神情肅穆地為唐僖宗(李儇)中和元年農民造反軍首領黃巢攻入長安的一段文字潤色加筆:“巢乘金裝肩輿,其徒皆披髮,約以紅繒,衣錦繡,執兵以從,甲騎如流,輜重塞途,千里絡繹不絕。民夾道聚觀,尚讓歷諭之曰:黃王起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