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歡迎。更為奇特的是,在流民湧入京都的十多天裡,這個班子曾為流民義演賑濟,一舉而鬨動京都。此次請其藝演,只是酬其行事仁義而已,至於對臺鑼鼓的結局,就在其次了。
駙馬王詵和賢惠公主踏進大二門,正是丁仙現、鳳眼奴、李奴哥三家竭其全力較勁的關鍵時候。丁仙現雜劇演出的諷刺、嘲弄、滑稽、諧徘、辛辣、深沉,已被觀眾的嘈雜聲削減了成色。鳳眼奴歌唱柳永《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的醉心蕩腑,已拉走了丁仙現臺下的觀眾。而李哥奴歌唱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的一聲雷吼,立即沖垮了鳳眼奴“洞房相遇”的柔情相思。但他那剛勁潑辣的“雷鳴”因為求勝心切,用了拙勁而走調落腔,變成了噪耳的“驢吼”,引得觀眾瘋狂喝倒彩。一時間,丁仙現氣悶啞了,鳳眼奴忍恨啞了,李奴哥含羞啞了,瘋狂的觀眾也因“三強”的驟然跌臺而沉默。
在這暫短的沉默中,北面長廊上梅花棚女伎的琵琶聲、古箏聲、月琴聲、洞簫聲乘虛而起,清雅婉約、若柳若煙,深沉而怨意綿綿。觀眾一下被這輕柔的琴音簫聲醉迷了,幾乎在同一時刻轉過身來,打量著眼前撫弦品簫、色豔藝精的歌伎。
駙馬王詵突然驚愕出聲:
“是琵琶?胡琴?楚倩?是蘇子瞻舊日的歌伎”
賢惠公主凝目細看,驚喜應和:
“是她們,還有麗玉”
舞臺上的歌伎琵琶正向人群端莊地斂襖一禮,和著琴音、簫聲,唱起《錢塘集》中蘇軾的詩作《吳中田婦嘆》,麗玉等伴歌起舞。
今年粳稻熟苦遲,
庶見風霜來幾時。
風霜來時雨如瀉,
杷頭生菌鐮生衣。
也許由於《錢塘集》行世流傳,人們已熟知此作,也許因為琵琶等人的彈唱感染了人們,也許因為吳中田婦吟歎的苦情引起了人們對入京流民的聯想,在琵琶等人歌停、琴歇。舞住的剎那間,臺下爆起了雷鳴般掌聲、喊聲,接著是花束飛舞,紛紛落向舞臺。京都名優丁仙現、鳳眼奴、李奴哥也奔上北面長廊,抱著年輕的歌伎們同聲相賀。
王詵被此情深深感動:
“蘇子瞻要看到此刻的情景,也會淚水滂沱的。知情知義的歌伎啊!琵琶、胡琴、倩楚、麗玉,你們不該在此時歌唱蘇子瞻的詩作,我接版《錢塘集》已鑄成大錯,你們為什麼要錯上加錯呢”
賢惠公主寬慰丈夫:
“大錯已鑄,怨不得,悔不得了!我們也上臺去,看看這些有情有義的歌伎,代替蘇子瞻向她們致謝吧!””
這時大雄寶殿的鐘聲、磐聲響起——“浴佛”禮典開始了。
殿前已是另一樣的輝煌景象:寶蓋施張,一片金黃。四輛高約二丈、寬約八尺、長約一丈五尺的四輪“像車”置於殿前兩側,形如宮殿,懸繒幡蓋,珠玉裝飾,鮮花綴繞,瑰麗壯觀。
殿前長廊上,佛祖釋迦牟尼的金像、銀像、銅像、石像,端坐在巨大的金盤,銅盤、木盤、石盤之內,舒眉慈目,神態安詳。
殿前廊下,香案排列,香菸繚繞,僧眾坐禪入定,百官恭立靜默,人群悄然無聲。
兩側陪殿的長廊裡,等距離地放置著十八座大羅漢的木像,十八位身披袈裟的中年增人,恭侍於木像之側。這些羅漢木像,大小相同,神態各異:有的斂眉扼腕、非言非默;有的兩眉雖舉、六用皆寂;有的彈指讚歎,思念系之;有的半肩磨衲,佛意玄微;有的默然閉嘴,中含真機;有的攝衣跏趺,三乘指南;有的目視超然,忘經與人;有的揚眉注目,佛風輕拂;有的聃耳屬肩,綺眉覆顴;有的垂頭沒眉,亻免目注視;有的捧經持珠,自然真常;有的以口誦經,以手嘆法
突然,鐘聲、磬聲停歇,梵樂法音高揚,神秘的曲音,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大相國寺的方丈和五位年長的禪師身披法衣,陪著朝廷重臣陳昇之、吳充、馮京和二府三司官員呂惠卿、曾布、呂嘉問等走出大雄寶殿、走下長廊,恭立於香案之前。在梵樂法音中,呂惠卿跨步出列,接過香案前司香禪師點燃的香火,執佛禮參拜之後,把香火插進香爐
這是代行皇帝祭天敬佛的最高委託、最高思寵啊!為什麼不是陳昇之?不是吳充、馮京?而是“福建子”呂惠卿呢?王安石為什麼沒有到場?難道朝廷已開始人事變動了嗎?駙馬王詵和賢惠公主心神亂了。
呂惠卿鎮定自若地焚香完畢,從袖中取出“敬佛謝雨青詞”高聲清朗地誦讀起來:
大宋熙寧七年四月八日。皇上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