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裡所取得的經濟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它的年均增長率已經達到了10%,而且中國政府的執政黨從來沒有面對過巨大的挑戰。中國政府奇蹟般地解決了各省勞動人口的就業問題,考慮到中國的人口數量,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在未來25年的時間裡,中國要逐步淘汰一些效益低下的國有企業,因此,中國每年要提供的工作崗位比加拿大人口的三分之二還多。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中國確保每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接近10%。中國的發展需要前所未有的投資比例和不斷增長的消費比例。在控制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保持這些比例即便是可能的,其難度也是相當大的。在中國面臨這種巨大挑戰的背景下,世界經濟也會承擔很大的風險與壓力。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的成功發展將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一個高速發展的可以大量購買美國出口產品的亞洲經濟體將會是減輕全球經濟衰退、降低美國鉅額經常賬戶赤字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但這絕不是簡單的一次灌籃—用沃倫·巴菲特的話說,中國的經濟必須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否則通貨膨脹就無法扼制住。西方國家雖然一直在向中國投資,但中國境內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也給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最大的危險是,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領域正在生成泡沫。這裡的泡沫指的是,經濟發展決策者非理性地吸引投資,期望能夠獲得高回報,結果這種期望值越來越高,最後形成了投資的惡性迴圈。正像近年來所有的投資泡沫—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房地產泡沫、90年代美國所暴露出來的網路泡沫,以及西方國家在21世紀初的住房泡沫—一樣,所有的泡沫都不會永久地持續下去的。有時候泡沫是慢慢地縮小的,但大多數情況是泡沫急劇破裂並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
如果中國經濟發展的泡沫破裂,那麼對整個世界來說,其造成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中國將會變成全球通貨緊縮的巨人。大多數的經濟學家談到高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時都會引經據典,提到20世紀70年代的災難時期。但實際上,和所有產品價格急劇下降的通貨緊縮相比,通貨膨脹算是一個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了。
最近有人要我描述一下,如果中國的泡沫破裂,那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我做了一下簡單的預測。首先,中國政府會迅速地把儲備的大量商品(中國之所以儲備商品,部分原因是中國的負實際利率①,在後面我將討論中國最近的這一發展趨向)推向全球市場—這些商品被儲備起來是為了支撐未來高速的經濟發展。接下來,世界將會充斥著如潮水般的中國廉價商品。
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下降的產品價格將會給經濟體系帶來巨大的破壞。突然之間,各國一直擔憂通貨膨脹的中央銀行將會被迫與價格水平的下降—通貨緊縮做鬥爭。基於未來預期收益率的商業合同也將會變得毫無意義。新一輪的員工失業大潮將會很快湧現。全球股票市場將會崩潰Hao+shu+duO。сom,因為投資者看到貿易保護主義者正在疲於應付價格水平的下降,而且還有可能一敗塗地,恐慌心理會迫使他們出售手中持有的股票和共同基金,轉而去購買美國和歐洲的證券。同樣,很快地,眾多的養老基金將會宣佈它們無法承擔未來的養老任務,因為股票市場的表現難以盡如人意。四大新“權力掮客”—主權財富基金、產油國、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將會迅速地撤出全球投資股份,並把投資兌換成現金。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和90年代的日本所表現的那樣,價格水平會急劇下降,也將會給隨後長期的經濟停滯種下禍根。同時,經濟規劃也會顯得無能為力。一家公司對一種產品或服務所預計的良好收益在未來也將會出現很大的變數。
但還會出現另外一種可能性。中國政府擔心社會動盪會引發恐慌,它會選擇把鉅額的外匯儲備資金從國際體系中抽取出來,將其用於滿足國內的經濟發展需要,以保持社會的穩定。這種做法將會迅速地提升全世界的銀行利率水平,逼迫各國中央銀行增加資金供應以購買中國拋售的證券。理論上講,這個結果對世界產生影響的嚴重程度要高於通貨膨脹,卻低於通貨緊縮。
不論最後的結果是厄運還是繁榮的局面,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會透過建立貿易壁壘報復中國,而如果它們這樣做,中國就會面臨巨大壓力。與此同時,全球各中央銀行將會釋放大量流動資金以確保市場不至於崩潰。但正像我們在2007~2008年信貸危機中所看到的,這個恢復過程將會是非常慢的,也是非常痛苦的。這是因為處於恐慌中的全球投資者將會把他們的資金迅速地轉移到工業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