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煙銷燬了,你不找我,你找皇上,這算是什麼事?你打不著我,還跑?林則徐自然也沒轍,想追怎麼追?拿帆船追還是騎兵追?追上能怎麼著?只得趕緊600里加急快馬,把訊息告訴皇帝。21天到了北京,皇上召軍機大臣開會,商量一個處理意見。意見發回廣州,這路上來回就是兩個月。
等林則徐拿到皇帝的批示,英國人已經離開此地好久,打定海去了。定海200多年沒見著洋人,知縣姚懷祥還帶著老百姓去慰問,以為洋人是來進貢的。結果到英國軍艦上一看,人家是來打仗的。英國海軍司令讓姚懷祥把定海城讓出來,姚懷祥斷然拒絕。英國軍艦一舷的火炮齊射,當即就把定海城牆轟塌一片。姚懷祥目瞪口呆,活了46年,沒見過這麼大的船,沒見過這麼狠的炮,但大清官吏,自古有死無降。英國人說,密斯特姚有種,是條漢子,讓你準備24小時,我再打你。姚縣令急忙回去找兵,連衙役都算上了,湊了幾百人,招募漁船出海迎敵,數千全副武裝的英軍對付連衙役都算上的幾百烏合之眾,漁船PK近代戰艦,也堪稱戰爭史上的一樁罕事。40分鐘後,定海百人船隊全軍覆滅。姚懷祥登上定海城樓,向北京紫禁城方向行了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禮,投海自盡。
道光帝懾於英國艦隊的威脅,改變了抗英態度,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趕赴廣東。林則徐身處不利境地,依舊上書道光,力陳抗英的必要;同時,還建議朝廷製造堅實炮艦,堅決抵抗侵略者。道光為平息戰事,以誤國誤民、辦理不善等罪名查辦了林則徐、鄧廷楨。琦善抵達廣州後,一反林則徐的做法,下令撤除珠江口的海防,裁減水師,遣散水勇、鄉勇,對人民的抗敵熱情大加打擊。後來琦善得知英國不止要查辦林則徐,賠款開港,還要割讓香港島,不敢答應,只得拖延時間。英國人不耐煩,炮轟大角、沙角,琦善無奈中,揹著清廷同英國簽訂割地等條款。道光驚聞琦善簽訂的割地、賠款條約,認為有損國威,顏面盡失,遂查辦琦善,一意主戰。
一時沿海戰事再起,在姚懷祥之後,清朝文武官吏殉國一百餘人。提督級的軍官都陣亡了好幾個。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相當於南海艦隊司令員。英軍大舉進攻虎門諸炮臺,守軍才幾百人,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絕境下,決心死守陣地。英國司令向關天培發出最後通牒,令其放棄虎門各炮臺,關天培不予理睬。最終,英軍向清軍發起猛攻,關天培頑強抵抗。在犧牲前,關天培特地委派家丁孫長慶將他的廣東水師提督官印送回省城。孫長慶徘徊良久,不忍離去,待其抱印而走,到半山,回首時見敵炮已經擊中關天培。關天培的屍體最後被人找到時,身體的一半已被炮火燒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數百人縞衣迎送,旁觀者或痛哭失聲〃。
中英兩軍再次在定海開戰,定海一戰犧牲了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位正二品的總兵,可謂慘烈。
定海開戰前,總兵葛雲飛釋出戰前動員令:〃賊不足畏,可盡滅也。〃並且當眾宣誓,萬一戰事不利,我身為大將,奉天子之命鎮守這方土地,城亡我亡,這才是大丈夫之義,我決不離開定海半步,葛雲飛早將生死置之於外。
英軍利用舢板船登陸,攻佔了一條通向定海城的險道,企圖攻陷定海。當此危急之時,王錫朋領著士兵抬著土炮奔赴在前,抱著必死之心堵擊英軍。彈藥打完,王錫朋同英軍近身肉搏,拼死抵抗,一次一次震懾住敵軍。隨著英軍登陸人數越來越多,王錫朋再次近身上前,親手殺死幾名英軍,不幸被敵軍炮火擊中,壯烈犧牲。其他將領都因寡不敵眾,先後受傷陣亡。王錫朋死後,被英軍殘忍地剝下皮來,將屍體戳爛作為發洩。鄭國鴻也在身中炮彈後,為國殉難。
失去了戰友對敵軍的牽制,葛雲飛飽受英軍三面夾擊。葛雲飛以死相搏,英軍的槍彈接連不斷地射到他的身上,全身受傷幾十處的葛總兵,如他開戰前起誓的那樣,城存我存,城亡我亡,頑強地堅守在戰鬥最前線。直到最後一枚飛彈,打中他的胸膛,他站立不住,倒在岩石下,壯烈犧牲。
英軍繼而攻打鎮海,鎮海保衛戰中,兩江總督裕謙自殺。兩江總督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省委書記兼省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一品大員,這麼大的官都投海自盡了。清朝綠營武官的等級是:提督、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如果套用國際通用的軍銜體系,則提督、總兵、副將相當於將級軍官。咱們在鴉片戰爭中,幹掉的英國軍官最高不過是尉官,而我們的高階將領則大量陣亡,損失慘重。
我意與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