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被廣泛報導,並把它等同於“基地”組織對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襲擊,同時把它詮釋為一個關係到以色列人生存的威脅,布什在演講中也如是說。美國媒體對以色列人就他們的報道所提出的批評非常敏感。以色列曾報怨CNN(有線新聞電視網)在報導巴以傑寧鎮交火時過分偏袒巴勒斯坦。結果,CNN有史以來第一次道了歉。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襲擊美國人就不大在乎,而且很容易被看作是正當防衛。以色列的戰爭被看作是美國的戰爭。
別國的觀點則大相徑庭。儘管譴責恐怖襲擊,但除美國以外很少有國家認為巴勒斯坦對以色列恐怖襲擊與“基地”組織有牽連。歐洲的一些分析家擔心,以色列連續不斷地對巴勒斯坦施壓,也許恰恰會造成人們極不願意看到的恐怖主義組織大聯合的局面。耶路撒冷路德教主教對以色列的報復行動評論說:“這似乎不是一場反恐戰爭,似乎是一場摧毀巴勒斯坦人民的希望和未來的戰爭。”他又補充說,以色列使用美國產的武器,而美以關係又很密切,有時會給人造成美國支援這場戰爭的印象。
這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普遍看法。以色列實施報復時,我正在亞洲旅行。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所播出的電視畫面明顯讓人感到CNN是一邊倒地支援以色列的。那些反映美國人提供的直升機和其它武器攻擊巴勒斯坦平民以及沙龍對布什要求以色列撤軍置之不理的畫面,到處給人留下深刻的反美印象,與布什把沙龍刻畫成“一個愛好和平的人”的做法異曲同工。眾所周知,沙龍是以色列最強硬的鷹派人物,過去曾對巴勒斯坦人使用過暴力並且反對和談。馬來西亞傑出的作家達圖穆罕默德·喬哈爾·本·哈桑說:“布什怎麼能稱那麼一個人為‘愛好和平的人’呢?連我這樣一個親美的穆斯林都開始覺得美國很差勁了,因為它對以色列的壓迫置若罔聞。”
《經濟學家》週刊指出“美國報紙從不登載以色列用推土機推倒巴勒斯坦人房屋的照片;作為給以色列製造武器的國家,美國並未意識到自己在巴以問題上該承擔多少責任。”每到一個地方,與我交談的人都會很快提到雙重標準問題。“如果美國真擔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它為什麼不反對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為什麼美國要求一些國家嚴格遵守聯合國決議,而單單不提以色列違反聯合國決議呢?”“美國要求一些國家實行民主,但以色列並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
很顯然,在標準方面存在嚴重的不統一。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由沙龍最近提出的。他稱歐洲對以色列的批評存在偏見(言外之意就是反猶),可是,這也許只是針對以色列的國際偏見。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美以在這個問題上處於孤立地位有其正當理由。我曾經有過與許多不同民族的人共同生活的經歷。既然沒有人能夠做到絕對的公正客觀,那麼就讓我來試一試,看能不能提出一個比從《福克斯新聞》或《世界報》的觀點更加不偏不倚的觀點來。
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
我於2002年9月27日抵達特拉維夫的本·古裡安機場。安全檢查相當嚴格,包括兩次稽核護照,對美國人也不例外——以色列是惟一一個見不到任何反美跡象的地方。幾天前,一輛經過市中心的公交車上又發生了一起自殺性爆炸案,導致5人死亡,50人受傷。在去賓館的路上,我乘坐的計程車途徑艾倫比大街,離那輛汽車被炸得粉碎的地點不遠。那裡現在已經沒有爆炸的痕跡了,人行道上到處是人,有購物的,也有喝卡普契諾咖啡的,好像什麼也不曾發生過似的。但每個人都知道曾經發生過,就在以色列北部的自殺性爆炸炸死一名警察後第二天,這裡又發生了爆炸。在以色列重新佔領西岸和加沙地帶以及布什6月份演講之後,曾有6周短暫的停火。這些是繼停火以後的第一輪襲擊。為了讓每個人都明白,布什的講話和沙龍的軍事戰術改變不了什麼,巴勒斯坦的兩個激進組織伊斯蘭聖戰者和哈馬斯聲稱對新一輪襲擊負責,並揚言還會有更多的襲擊。看著這條時尚的大街和無辜的人群,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人在大規模殺害那些歡歡喜喜地尋覓便宜貨的無辜者之後竟然還公開炫耀。阿拉法特和他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趕忙說他們與恐怖襲擊無關,但在以色列或美國,很少有人相信他們的話。
對於受CNN所播出的恐怖畫面的影響而觀察又不仔細的人來說,以色列人的生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出奇的平靜。當然,每座辦公大樓和旅館都有一支保安部隊,你進入辦公樓和旅館時,他們會用銳利的目光打量你。金屬探測器無處不在,特別通行證到處都要,政府辦公大樓看上去